新浪财经

郭燕玲:利用增长预期因素主题和风格轮动选股(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20:38 新浪财经

  但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要素价格机制存在非常强烈的上调,但是受到民生政策的因素,压住价格呈现的是结构性的调整格局。也就是在劳动力成本等等这样一些可以调控,或者被任何调控的范围,它价格的上涨幅度是非常大的。但是一些像电力、成品油,这样的产品价格,或者是这样的要素价格调控的压力就非常大。它价格上涨的空间就基本被抑制了。在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下,我们看到的是PPI的上升,而社会通胀预期就形成了。这其实对产业上面我们看到的是,提前消费的愿望明显上升,而且是企业转向成本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宏观经济的环境我们再做政策的预期,其实2008年我们所迷惑的政策决策年度,是在被动调整和主动调控之间如何权衡。我认为2008年第二季度,其实整个经济仍然运行在一个高空状的环境下,而外部很弱的压力非常大。所以在美元持续将息的情况下,人民币加息的政策我们仍然认为相对谨慎。更多地会采取数量性的调控政策。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其实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较为有限。那么在宏观政策面,从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改变了这样预期,就是说和2008年下半年比较相反的预期。就是宏观政策上面更多的是收缩货币,而不是调整和收益的比较。

  再从整个经济结构上,我们认为为了应对外需放缓的经济,中国管理层会适当加大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消费需求也会在高通胀下出现分化。我们前面提到的像基本生活资料的实际消费增长,不会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它由于物价的上涨,它的资金消费额会有提升,但是消费量不会有明显的动作。在我们展望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下,我们再来关注今年会影响市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全流通市场的博弈,其实目前市场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全流通市场。2008年有8个上市公司进入真正全流通的阶段,在进入全流通阶段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定价权之争,第二个是A股与海外市场定价权的之争。那么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定价权之争,我们在2008年1月份以后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非常大的冲击波,而且这个冲击波从个股扩散到行业,再扩散到整个行业。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方面,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利益诉求的矛盾冲突。大股东利益的诉求更多地表现为扩大资产规模和做大市值规模。在两者之间其实我们看到是一个对投资汇报,以及市场实际资产规模明显的不同。同时我们也看到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定价的悬乎的差异,大股东会有更充分的信息来源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借助所持股权比重的影响力,对二级市场的股权产生主导力量。而同时大股东,我们更看重他在打通金融市场和实业经济的渠道当中,给出了二级市场非常强烈的定价信号。这些信号包括再融资,包括回购。我们看到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来选择给市场一个信息,大股东本身的企业价值的定价。同时,其实今年的中国平安浦发银行,我们认为再融资方案也给出市场一定定价的信号。其实上市公司在这样一个股价的估值水平上有非常强烈的融资,或者说是扩充增长规模和做大市值规模的冲动。

  在这样冲动下,我们认为还将延续,而且我们认为在供应股票的冲动下会做大市值的冲动下,我们认为投资者流动股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博弈会更大。这样一个世界其实在国内外史无前例。在海外市场当中,对A股的定价更多地把它基于全流通的定价水平。我们认为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和海外市场定价的跌荡进入了消融期,而且消融速度非常快。是否说这样一个定价就会彻底地在短期快速地消失呢?比如我们看到了在H股市场,失业率是在13到15倍,而A股在2008年也在21倍、22倍的水平,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是否说我们现在就有向H股市场,或者向海外成熟市场看齐的快速回落的空间呢?我们并非认同这样一个进展速度会有如此之快。因为A股市场的定价存在结构性的主动权差异性,因为从实证上可以看到,蓝筹股更多地由海外市场主导,而A股市场定价权由A股本身内部投资者来主导。在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上面,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定价跌荡的消融过程不会马上实现,而是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个实现过程和全流通限售股逐步的解禁过程,我们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温和性。我们暂且界定它目前过渡期是一个准全流通市场,在这样的市场当中,我们认为博弈存在预期。首先再融资冲动会持续地存在,因为大股东在目前这个市场当中,市场对股票的需求仍然是非常大的,那么再融资的冲动还会持续地存在。也就是说,无论是中国平安,还是浦发银行,并非是2008年再融资的最后的个案。可能在2008年以后的过程当中仍然会有再融资的消息,或者这种信息来影响市场的预期。同时限售股的冲动也不会削弱,因为从原始股东或大股东持有股来看利润非常丰收,在8、9月份会出现再度的高峰,我们认为在整个年内限售股的冲击会对市场产生阶段性估值的影响。预计三,就是大股东我们认为会占据A股的定价权,这是比较长期的影响因素。同时局限在A股市场的内部,我们认为大股东会影响A股的定价权,而这个定价权会更多地与实体经济当中的实际投资收益,它的利益会有一个一致预计的趋势,但这是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同时我们认为,在定价的差异性,在A股和海外市场的定价差异还会不断地收敛,但是这个收敛过程会比较长,在目前短期依然会存在。同时我们基于的观点,一个是国内投资稀缺,还有一个是国内资金选择的余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