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博鳌文化论坛 > 正文
 

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上午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4:56 新浪财经

  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2005年11月18日至11月19日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召开。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非常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博鳌论坛。今天我被委派到来这里做主持人,显然我不是一个很熟练的主持人,那么我希望做的好,也希望咱们在场的各位嘉宾能够主动配合我们共同开好这个会,现在我就首先请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市场司司长刘玉珠先生
开讲。

  刘玉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是今天第一个发言者,也是抛砖引玉,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现代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广泛,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民族文化创新为本,努力实现先进的科技与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重现中华文化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这里我将主要围绕着中国网络文化的产业定位,产业现状以及产业政策走向三个方面,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关于产业的定位问题。从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来考察,文化产业的发展总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为文化载体的发展,印刷术风行催生了报刊出版业的发展,另外电影和电视机的发明催生了影视职业的发展,当今以高速宽带和移动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潮流可以讲是浩浩荡荡,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以社会化、网络化等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不仅带来了崭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而且也带了崭新的网络文化。经过几年的酝酿,网络文化产业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是科技与文化创新的产物,集中体现了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文化产业国际商业上也称它为娱乐产业,是网络产业由文化产业、信息产以及内容产业跨越融合发展的产物,从形式上看,它既包括文化的上网,既原有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各种网络上的传播和延伸扩展,如数字电视以及在线点播音像制品,又包括网上的文化,既基于网络而产生新的独特的互动文化形态,如网络游戏,网络动漫,广义上说它是以现代网络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的方式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从本质上看我认为第一网络文化产业不是信息产业,而是文化产业,信息技术只是载体和工具,终极目的是为了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今天人们不会否认,出版业、唱片业、电影和广播电视业是典型的文化产业,明天人们一定会看到,网络文化产业借助于丰富自己的内容,从网络技术的产品中生存,从网络为王走向了内容为王,不仅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网络文化产业既是创意的产业,又是娱乐产业,从生产环节上说,它需要创造地将网络现代技术与文化结合起来,没有前人的借鉴,只有今人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创造产业,从消费环节上看,基于网络的互动特性和今天的消费现实,特别今天是娱乐创造财富的网络游戏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娱乐化的最先产业化,它又是地道的娱乐产业,关于它的定性我是这样认为的。

  关于产业的现状,纵观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产品的迅速普及,使网络及游戏产业蓬勃发展,异军突起的网络游戏为网络文化产业的先锋产业,在今天,中国的网民总数已经突破了1亿,互联网的普及创造出旺盛的娱乐文化消费需求,以上海盛大为代表的企业创造出成功的运营模式,亚洲经营韩国的产品输出,以及以美国包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资本输出,基于上述事变,网络游戏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网络时代的神话。据统计,2001年中国网络市场的规模为3千万元,去年达到了36亿元,短短几年市场规模膨胀了100多倍,预计200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美金,2006年将达83.4亿元,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拉动。令人瞩目的是,一批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民族企业,以自觉自后的能力,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并且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人民日报11月2日通过了中国最大的网络企业,上海盛大超过了30亿美元,它也超过了原来最大的韩国的网络游戏企业,并且它的市值是后者的两倍多,除了网络游戏之外,交互电视,包括我们现在大多爱好使用的彩铃,网络动漫也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科技的进步为我国网络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我们应当仅仅地把握,令人忧虑的是,中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在与科技消费,文化生产,产业与社会的交流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和谐的音符,于是科技的突飞猛进,高品质文化与内容之间存在的巨大的落差,特别是宽带的发展,手机和MP3的普及,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终端消费不强大与原创生产环节的薄弱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我们仍然是一个网络的消费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网络的生产大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强大的市场需求,不仅需要大量引进外国的产品,而且各种文化产品在网上泛滥,导致网络企业与传统文化企业之间存在冲突。

  三是产业发展和社会时代之间诉求不一致。长时间在线是企业盈利的基础,由此引发了未成年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隐含着巨大的风险。

  最后谈一下关于产业走向问题。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应当基于未来的长远,努力实现先进科技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结合起来,优先发展网络产业,加大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要用先进科技改造,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特别要充分重视把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速科技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历史性的契机。加快文化科技创新,促进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形成以网络文化为先导,个别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重点培育动漫游戏,移动娱乐,互动电视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门类,提高新比重,加快很发展的速度,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参与国际的竞争。近三年来,文化部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中国网络发展博览会,以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共同明确了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网络文化产业的定位,给予软件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联合国家产业示范经济,通过经济建设形成产业等等,这是我们推进中国网络化产业发展的举措。我们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先进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健康、快速发展的,在国家十一五信息化发展总规划中,国家发改委会同文化部共同规划实施国家先进网络文化建设工程,一方面我们认为要大力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必须推进文化上网,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把我国博大深厚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成果船成为素质文化产品,加大科技进步后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力发展网上文化,努力开创网络文化的精品,创造属于网络时代的新文化,切实改变当前民族原创和信息互动文化产品说、质量不高的状况,我们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和原相结合的国家网络文化信息,要激发社会兴办网络文化的积极性,我们对文明驱动,网络内容服务的内容已经取消了,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开发具有先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内容健康有益,形式丰富多彩的先进网络文化产品,实现先进科技,先进文化的统一。当前,互联网体现了软件企业中,这一先进科技,先进文化结合的市场主体,我们既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吸纳高科技产业,进入文化市场的怀抱,传统文化产业也应该改自动观望为主动拥抱,自觉投入到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市场建设中来,我们一直把加强教育、保护知识产权作为网络文化企业和谐发展的保证,在产业与社会,虚拟与现实,再现企业与传统企业,成年人的娱乐和未成年人的教育等不同的领域中政府应秉持公正和中立的立场,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从2003年举办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以来,我们开办网络文化的研讨,通过各种论坛来宣传我们的主张,努力形成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未成年人正确地看待和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科技,引导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先进的文化和健康的内容自觉守法经营,我们通过对网络游戏持续不断的打击,通过参与打击网络盗版专项行动,保护网络文化,所以高科技的网络文化需要高科技的健康手段,我们坚持维护管理与技术监管的结合,提高文化市场管理的能量和监管的效能,有利打击违规经营和违规上网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网络文化市场的正常运行。

  我们始终认为,用先进科技传播先进文化,以先进文化充实网络空间,实现先进科技与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嘉宾,非常感谢刘司长刚才做的精彩发言,作为一个文化管理者,我跟刘司长做过同行,当我面对文化产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到它的定位问题,它的定义,它的定位,它的管理,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是什么样的定义,归哪个部门管理,这都是一个首先的问题。按照联合国教课组织曾经下的定义,文化产业是什么呢?根据工业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和组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工业标准是什么呢?工业标准就是说包括了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连续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要衡量我们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恐怕很难。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的发展,给文化产业也带来很大的冲击,当然这是正面的、积极的冲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刚才刘司长首先想到,比如说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正成为一个现实的,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发的手机短信是10多万条,这创造的利润不得了,这能说它不是文化产业吗,能说它只是科技产业,只是信息产业吗?刚才刘司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我想现在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是必然的,将来我们在这些边缘将会如何产生新的产业,产生我们经济发展新的支柱是毫无意义的,由此对于我们的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刚才对于网络文化的提出,给我们提出了对网络文化的一种理解,一种管理,一种思考,我们下一个嘉宾是希望请出新浪网的CEO汪延先生来谈谈,他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他在这方面已经有相当多的实践,咱们也期待着他给我们更精彩的发言!

  汪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感谢博鳌论坛这次给我这样的机会,也非常感谢中山市,非常喜欢中山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今天很容幸与大家一些来分享科技和文化这样一个话题,我的演讲的题目是《科技的力量》,实际上我首先跟大家首先先看一看所谓文化,文化的范畴是什么,科技和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从历来是什么关系,到了今天互联网又对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推动,刚才刘司长也提到了,今天就希望以新浪的例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看文化的范畴,文化产业实际上大家知道是一个朝阳产业,在中国来看,文化产业占的经济总量大概5%左右,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形态来讲,文化产业可以分成三种:首先是传统的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大家可以看到像我们经常说的音乐、字画,就是在中国还有文学、诗词,包括美食、美酒,都是传统的文化,包括在中山有很美的剧院;还有一种新的范畴是工业发展以后所引发的,是一种动漫、广告设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管它叫创意经济,创意经济这个词不是我今天提出来的,这是在1997年的时候英国政府就提出来的,英国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所以他在逐渐寻找他的发展未来得时候提出了创意经济,所谓创意经济的概念就是说,通过人的才干,人的智慧,人的创意去产生知识产权,透过知识产权去挖掘财富增长的空间,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那么这是在英国的时候,在8年以前英国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它把创意经济分为三类,我可以给大家简单地说一下,广告、建筑、工艺、设计、时尚、摄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第三个范畴,我们讲外围的范畴,是主要包含了展会、展览、科技会展,在这些领域里面,我们也看到了例证,像大家看到的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出台必须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市场的诞生,我们大家知道在悉尼奥运会的时候创造了2.13亿美金的空间,去年在亚洲会的时候创造利润空间也很大,可以创造3亿美元的价值,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市场,尤其是看到外围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范畴是相当的多。

  接下来我进入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就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关注。其实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几个方面,文化和科技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我们可以看第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一个是各自发展,就诞生和谐文化,这是想出来的,甚至在西方,也几乎是这样,在那个时候,科技还远远落后于全世界的一些哲学的东西,基本上定位了,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看到西腊的哲学家带来了西班牙哲学,其实都是在很远很远的时候,在科技原来没有发达的时候就诞生了,那么我们看到八大家的术语,一直到今天,数字、科学、哲学,这些都是先前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还有一种关心是授权于科技的发展,比如说,教育,教育实际上大家知道是要和科技,和经济,和资本大量地捆绑在一起,今天在中国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落后的教育机制,还有落后的学生念书,我想这是我们国家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产生很大的。还有一种科技的关系,比如说在信息城市或者全世界的信息城市,物质发展非常非常快,但是物质发展之后,是精神文化的方面分析才开始,那么我们谈到这一次开始来做一个文化的论坛,我觉得是非常恰当的,因为昨天我们在中山市看到非常现代化,非常美丽的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样的一个城市一定需要文化的建设,以文化来做一个支撑,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文化的技术,大家现在在欧洲,尤其在法国、巴黎,郊区产生的骚乱,就是在一些移民的城区里,缺乏文化的注入,那么我们看到这些之后,我们看到科技和文化的这个关系之前,有很多正面,所有科技对文化的促进,那么科技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手段,而文化也跟科技的进步提供一个环境空间,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像我们的城市充分展现了科学技术,首先我们看到,一个是四大发明,古埃及和巴黎的一个文明,主要是当时的这些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技术水平的发展是很快的,相对于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这四个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其实我们也可以看看中国的四大发明,像我们的造纸术,印刷术,这两项技术不仅使我们中国迅速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心,而且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英国的培根就曾经这样评论过我们的四大发明,他说我们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状况,从而产生了技术的改革。看来没有一个宗教,一个显赫的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四大发明对于整个西方的文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最后我们再看一看像现在的电子技术,科技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是文化创造的一切,我想这都是今天我们每一天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得到,科技对文化的很多经验是促进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我现在还记得1998年的时候当时是一种朝圣的心情,是我们行业的现代化,那么另外一个载体,发明了一本杂志,我现在记忆犹新,封面的故事是把世界上所有现代的发明创造所带给大家的影响,带给文化的影响,列入一个对照表,上面一排是当时这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一些电视、电话、电报这些通讯手段,包括电脑,他们希望给世界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他们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愿望去发明这些东西,同时,表格下面也列出了所有这些发明创造,今天实际上给我们带来的作用。那么其实看得到,科技绝对是在帮助我们进步的,同时,也有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资源的影响。首先就是人类的历史充斥着战争,充斥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而每一次战争都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不幸的人类文明聚集于战争,在过去先进的技术成为文化产业的帮凶,而今天在互联网络则以另外一种方式改革了文化产业,根据一组统计发现互联网上90%上的以英文的方式在撰写,而其他的剩下2%,这中间只有区区的千分之几,我们的网民数量超过了美国的数量,我们是不是拥有了整个互联网的机器?那么我们也看到科技的发展把咱们的地球变成小的村庄,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在逐渐的缩小,也许全世界的人都在看同一片影片,喝同样一种饮料,唱同一首歌,那么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不良的文化,随着科技的步伐,在逐渐地扩散,特别是在互联网上我们看到了一些,下面大家看到的,在互联网当中,他们所提到他们的不喜欢,他们很愤怒看到网上一些大家看到的色情文章,另外,所以我们也看到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有两面性。

  那么接下来我想说的就是我们要利用科技,我们要利用今天的先进手段,想办法做大,这已经是在世界上很大,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同时也对我们文化的利用上聚集了思路,文化立国这四个字本身就是提出来的,经济的发展毕竟会带动文化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宽裕之后必然会对文化的进步有一个更大的需求,今天像电影、电视、唱片、世界竞赛、奥林匹克运动等等,这些代表或者是娱乐或者是文化的产业,已经毫无疑问成为经济最支柱的产业,文化产业远远高于全球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也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国际强国往往都是文化的强国,大家都会看到,虽然他们可以不屑于科技的力量,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大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的强国,因为在中国文化影响的范围里面,主要还都是我们华人,人类社会的竞争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已经从过去的军事竞争发展到后来的经济竞争,逐渐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竞争之间,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有一些传统的手段,像经济,甚至外交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一个地区的关系,有这么一句话我忘了是谁说的,但是他说三流的企业是卖产品的企业,二流的企业是卖技术的,一流的企业是买什么的?是买品牌的企业,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品牌,对于我们最主要包含了这种企业。对于一个企业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这样,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是第一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世界竞争的格局除了经济和军事实力文化一定是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巨大的产业面前,各个国家都在打造自己的文化产业,美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媒体舆论行业在美国是一个相当大的范畴,军工产业,这两个产业,大家看到文化和军工正在崛起,而且主导着美国的经济,英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文化、游戏、音乐出版、广播等等行业的发展,他们讲它是一个文化产业占总量8.5%。刚才我们谈到的是第一个问题,科技的关系提出来一个方式。

  接下来我们看看在科技当中互联网产生的重要意义。其实刚刚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详细的阐述,我想刚才刘司长谈到了关于文化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时期。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技术?它帮助我们更好地接触,这里面我要谈一下我的看法,我想说,在互联网产生之后,出现了海量的虚拟文化,比如像网络的游戏,刚才刘司长谈到的,虚拟的艺术,像BBS,像博客创作,这些新兴的文化资源正在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生活,第一个方式就是作为再生资源、文化和生产、消费挂钩的。第二个就是作为一种文化环境提供艺术创造的空间。第三个就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来影响人的精神意识和价值观。接下来大家也看到互联网的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文化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机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促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产业的崛起,新兴的文化网络产业为文化的不断编组充足,甚至渗透到文化产业当中,再造了全新的文化产业平台,呈现了文化传统跨表现载体,跨文化的,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文化的创造力,扩大了文化的覆盖率,我们看到世界上一些强国,刚才提到了像美国、英国、韩国,都非常强有力地介入在文化,力图在文化产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很多制度和策略,而且今天刚才我们举了美国的例子,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韩国,韩国的例子刚才刘司长讲到了在网络游戏方面,与此同时,网络动动漫也是如此,其实我们打开电视以后,看到的动画片已经不是美国和日本的,很多的动画片像流氓兔都是韩国产生的,在韩国动漫的产业,产品的产量已经占了全球的30%,产值仅次于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是韩国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这是韩国政府从1998年的时候开始发起这样一个方向,它能吸引大家在这方面创业。

  与此同时大家看到在英国,刚才我提到了创意经济,这是1997年的时候,英国为了改革老工业化国家的局面,把它正在失去竞争力的制造业逐渐转变到创意经济,它的成就是非常明显的。今天英国的创意产业,就产值来说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从就业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我们看到在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产生在这个社会上。那么文化产业其实大家看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网民数量的发展和给我们带来了文化产业的支持,那么当时在座的大家全都知道互联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个亿,这是中国互联网保守的估计,不过我相信超过了0.5,但是这是保守的,刚才主持人谈到,在春节,在假期的时候,实际上,短信手机次数已经包含手机上,如果把手机包含进来,我想大家已经超过了2、3个亿,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方式,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最主要的一个上网的网民形象大概是年轻的消费者,应该来说这是中国内地。

  接下来我们以新浪为例。在手机,24小时的界面超过了450G,这个平均水平代表了什么?在每天约有4千万,超过4千万的网民,每天在新浪网,大家知道新浪网最主要提供给社会的是信息,那么每天4千多万的网民来访问这些信息的内容,来获取信息,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这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整个文化产业集中的影响。那么大家可以想象我们每天发送信息的数量,大概4.5倍信息的来源是从2000年合作的伙伴过来的,我们2000家当中大概有一千家当中是属于原来社会上传统的传媒,报纸杂志、等等,那么每一天大概有800万的网民透过新浪简单地使用,得到的信息,获取信息,他们也在创造信息,他们通过我们的论坛,通过我们的新闻留言,通过我们的链条室,甚至通过视频,通过聊天在创造一些信息,它在访问自己做的摄影作品,他们把所有的文件,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把新浪作为抒发自己情感,寻找自己伙伴,寻找志同道合,我想这是属于今天新浪网上业务说一下。我们看到一些数字,这张表大家可以看到社科院连续两年,看到新浪通过网上信息,大家可以看到,而我们的互联网战役越来越多地依托,在互相的依存当中在创造,那么大家看到我们在创造的时候,健康网络的,拉扯新浪对于网络高度地注重,那么目前为他们创造了全方位的网络平台,积极倡导年轻人健康向上。

  那么今天新浪的嘉宾互联网的影响力非常大,在这里希望与我们整个行业营造出这种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那么作为一个影响力的媒体,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载体,我们坚持以正确的新闻传播作为导向,来引导网络,来引导新的健康信息。那么我们还在肩负着社会的责任,都承担了很多重要的职责,那么我们希望以自律的方式来改变,来优化网络因素。

  最后一个结尾,我想请大家来共同分享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的时候说的一句评价,经过12年的发展,也经过互联网的发展,新浪网确立了在华人门户网站中站立的第一位的地位,当我们意识到华人的第一门户网站时,也树立了第一责任,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我想就科技文化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么巨人的作用是表达人类新的精神诉求,建立新的精神秩序的作用,新浪愿和全体在座的各位一道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人类数字家园而努力,谢谢!

  主持人:谢谢汪延先生精彩的发言。我们在分析了这个文化产业的定位以及文化产业对于未来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文化与经济以及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总会想到文化产业将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下面要推出的这位嘉宾,他的公司在两年前,在我们广东的采购已经超过了37亿美元,在中国的采购已经超过了147亿美元,显然对于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位先生就是惠普中国副总裁舒奇先生,我们期待着他的精彩演讲!

  舒奇: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很容幸参加今年的博鳌论坛国际文化产业会议。我想谈一谈IT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其实近20年来,在IT变革的背景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IT科技与文化产业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IT知识的普及,IT科技思想的传播,IT科学精神的弘扬和IT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很多都对文化产业建设产生了非常积极的重要影响。今天我想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例来谈谈IT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网络技术诞生20世纪的新技术,其实它在报纸、广播、电视以外营造了互联网的媒体,并非常快速地成为社会主流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应用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也从最初的信息交流平台,拓展为现在的商业平台和文化娱乐平台,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艺需求,网络与电视联袂,网络与手机联袂,网络现在也与游戏联袂,不断催生出很多新的新媒体平台。整个社会我们现在说,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富媒体时代,相关的内容供应产生的产业共性需求,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网络宽带的不断增加和宽带成本的下降,居于互联网内主流媒体内容传播和发布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宽带视频流媒体移动,视频媒体以及网络游戏机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将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产业推进到我们认为是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在欧洲,现在已经呈现了网络艺术创作平台和网络顾问,BIR创造了一个BIR致力于新媒体艺术创作,艺术家提供网上自由创作,可以与他人之间合作的一个机会。而网络博物馆,专门收集收藏这些产品,定期展出,我们有一个预测认为,未来进入文化产业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将不低于今天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另一项深刻影响文化产业的现代科技是数字技术。2003年,美国时代杂志就写到,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数字娱乐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将占一半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将会使数字娱乐全面超越传统娱乐方式,当前我们也看到,数字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媒体和娱乐业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在与计算机产生的图像,像HPC和CD的技术来进行数字内容创作,动画创作,影视数字特技创作,IT电视、消费电子和媒体娱乐三大行业正在数字时代中找到启发,为媒体和影视业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形成了CD技术很快的发展,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数字媒体和娱乐市场。目前惠普正在开发服务原软件技术,巨大的服务资源推出了面向未来娱乐业内容创作的方向,我们叫做数字媒体平台,从2001年开始惠普以先进技术形成梦工厂,制造高品质的电脑化背景,将梦工厂的远景推向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这个组合3D制作出前所未有的标准,刚才在屏幕上看到成为奥斯卡上最佳动画奖而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动画,并在北美票房最高,后来我们陆续看到了美国阿斯达维加也越来越多利用惠普的科技产品,并且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业绩。2005年惠普又携手星球大战旗下的公司,采用惠普的动画解决方案制作新的游戏,视觉动向,并成功地管理。事实上,惠普公司的家惠普正是基于自身高端信息以及为客户体验终极观念提出的,不仅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更新换代,更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在伦敦技术博物馆,在悉尼歌剧院的音像效果检验安全维护中,惠普公司地区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同样也是功不可没的。IT科技我们称颠覆旧有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变革,也提升了在整个国民经济产权中的比重,2001年的数字表明,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从业人员的5%,日本娱乐业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经超过了汽车工业的产值,美国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实质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在国际上,占据了40%的份额,在许多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总消费的30%以上。由于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不会在这里详细地叙述。

  综上所述,在IT技术的推动下,整个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已经惊天动地,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来自技术的变革都将推动文化产业的裂变,广大厂商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以自身技术,核心技术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这么精彩的发言,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我们的内容产业里面,其实消费者是一个和谐的内容,他们的权利,他们所需要的互动式活动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那么下面,我们刚才忘了提醒各位,按照组织者的要求,取消了中间的休息,所以造成了一些小小的不方便。那么下面我们有请北京中华集团的财务副总经理陈鹤彪先生给我们做精彩的发言!

  陈鹤彪: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与会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北京中华集团发展公司的副总经理,因为我们总经理有事不能来,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参加咱们这次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我也非常高兴大会安排这个机会让我做发言,确实刚才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全面反映了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代表我所代表的北京中华文化发展集团衷心地祝这次大会能够圆满成功,因为这次来到美丽的中山非常深刻,整个支持非常好,给大家的照顾也非常周到,所以非常感谢。今天我们讨论现代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刚才各位嘉宾也已经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从各个角度做了发言。作为我来说,因为对于文化和科技怎么能够改变世界,能够改变人的生活,就我们生活几个大的意义上的不同,刚才大家已经谈过了,这个过程是每一个在座的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属于一个时代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刚才说了改变科技,改变生产,改变世界,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把文化和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能够把传统的文化产业跟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很好地结合,对这一点,觉得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解决的。因为新的世纪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时代,那么要科技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这些就是它的规则,这是我真正的感受,我来这里只是就我们自己今后的发展谈一谈我们对文化产业同现代科技发展相结合,我们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因为我们集团是1991年成立的,成立的初衷是因为北京作为文化中心,领导要求和时代的要求需要在北京要组建一个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也是一个试验田,也是一种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中华文化发展集团,当时这个集团的组建其实是一个强大压力的结果,是文化走向市场的一种尝试,那么这几年来,我们搞了改革企业,在这几年的时间当中,集团得到了健康的发展,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个领导的支持,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帮助,这几年来公司集团有比较好的发展状态,但是我们实际上主要从事的还是一些传统方面的业务,比如说会展和联谊活动,还是这些活动,但是集团考虑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结合,实际上几年以前我们进行了一些研讨,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到底是要怎么去发展?怎么去结合?所以针对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当时我们做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最后在考虑我们集团架构的时候,当时我们明确了三个中心的概念,一个叫做文化中心,一个叫做传播中心,一个叫做科技中心,那么文化以发展会展为主,传播中心是以影视、广告方面的内容,科技中心是我们希望通过科技的手段是为其他的业务提供平台,提供技术的支撑。为了实现科技中心的概念,我们在北京市的一个黄金地段有11万平米的楼,为了把这个楼的主题定位,为此我们耗了几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市场调查,进行了研讨,反复的论证,因为北京写字楼已经很多或者办公楼,或者写字楼,其实上意义都非常大。根据刚才前几位也已经说了,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所以最后通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我们拿出了一年的时间进行研讨,最终我们把它定位成北京文化产业创意的一个园区,把它并入北京高科技区的一个部分,作为文化产业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现在整个申报主题正在发展。这个楼主体正在进行后续,基本上通过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我们把它做了文化产业的创意园区,刚才汪延先生说了一道创意经济,现在市场文化方面发展是根据世贸,但是把它做成一个产业确实需要做很多的工业,很多的努力,我们在这次园区当中提到建立北京市比较有限网络的管理,建立北京信息呼叫中心和动漫的创意中心,目前我们的前期准备正在进行,整个大厦的启动也在进行中。它的建立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高科技的平台,将吸纳所有搞文化创意的一些机构和人员加盟当中去。这个建立将为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这么一个平台,使北京的文化产业能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些措施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在进行经济方面的一些探讨。这些工作因为我们只是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也都清楚地知道,现代科技跟文化产业的结合,如果结合的好,事业的发展速度会快,如果结合的不好,发展就会非常慢,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把科技手段比喻成是一对翅膀,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文化就会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我们也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鹤彪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公司把科技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尝试。那么我们现在请北京传媒音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许晓峰先生给我们做发言,谢谢!

  许晓峰:谢谢各位,我终于赶上了在大家走光之前发言,虽然我要感谢博鳌论坛给我这次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代表中国的音乐产业做一个演讲,但是,在上台之前的十分钟,我在跟大会组委的人呆在一起,因为我不想上这个台讲话,今天我们的题目叫做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而让我代表的是音乐产业,产业是什么概念,今年,虽然我们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这么好听的一句话,有了像中国移动这样的高科技东西,彩铃下载等等这方面的营销额使得我们音乐产业有了50%的增长点,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这个产业总成交额只达到了20个亿的人民币。刚才我听到介绍在座的几位嘉宾的时候,惠普中国公司在广东的采购额是37亿美元,而我们整个中国的营业产业年成交额是20个亿的人民币,我怎么能觉得自己是个产业了,又有什么脸面站在这里发表演讲?做一个产业,大家都知道,上个星期,有几件事情被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一个是软银投入30亿美元买作了泰和麦田,还有一件事情是一家叫华友的公司实际投资了1000万美元进军唱片,进行了十几年的努力终于以1000万美元的成交额跟另外一家科技公司合并。表面上来讲,很多报纸都说这标志着音乐的资本化时代的到来,音乐以科技全面吻合时期的到来,但是大家想想,这么多人谈区区3000万美金,也就是2亿5千万人民币。刚才我从导游的口中得到,中山市为了迎接这个产业论坛,盖这个文化艺术中心会所花去了5亿人民币,所以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叫做“科技现代科技是文化产业的双刃剑”。

  当时,音乐作品的诞生是不需要科技的,那是上苍赋给人类的一些天赋,在现代科技发展以前,很久的时候就有了音乐,我们有贝多芬,莫扎特等天才音乐家,但是音乐的产业,甚至整个文化产业确实需要现代科技去推动,一群科学实验者的实验,使得电影、胶片和电影技术诞生,科学实验者的实验使得电视机诞生,改革了传媒产业,而同样音乐的每一种变动都是和科技变化,和载体相关的。二十年代的钢丝录音,四十年代出现了唱片,六十年代有了磁带,八十年代有了录音,到了2000年代我们有了MP3,每一次科技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但是在现代的时代,我们音乐产业整个行业我总结起来有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叫偷盗。现代科技使得音乐技术有了可复制性,可是科技是没有姓名的,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去做文化产业里面的事情,我们中国在新闻注册再现的CD生产线有464条,年产量21亿5千张CD,可是按照我们每张唱片15块钱人民币的成交额,我们只有1亿5千张的CD是在市场上流通可以合法的,请问另外的20亿张CD都去哪里呢?

  第二个在现代科技音乐产业的特点叫做欺骗。我以前在华纳唱片公司工作,周迅的《看海》这首歌,经过我们核实中国移动下载了240万次作为彩铃,可是作为唱片公司我们收到了版权,本来应该是100万以上的版权,但是我们只拿到了不到10万块钱,其中中国移动的平台是公正的,他名正言顺地拿走了我们10%的成交额,但是中间运营的SP,批着高科技外衣的SP他们却隐瞒数字,拿走了我们应该有的利润。

  第三个在科技时代的音乐产业的特点叫做免费。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必需的一个通路和工具,可是,现在在互联网上,所有的音乐下载都是免费的,上个礼拜,互联网杂志的有一个记者采访我,他说问你一个问题,有一个音乐网站做了一个市场调查,你是愿意免费下载音乐还是付费,他说80%以上的消费者是愿意免费下载的,请问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说这个网站做这样的调查,本身这个网站就应该关闭,如果我问在座的各位,你到超级市场去买东西,是愿意拿了就走,还是愿意付钱?不要说80%,我想99%的人会选择拿了就走,那超市在从厂家,你是进货的时候你是愿意付款还是直接从仓库里面搬出去,这样的问题还要做民意调查?据说这家网站的老板还是从哈佛大学毕业的。

  这就是我们这个产业所面临的一个状况。欺骗、偷盗和免费,使得我们这样的产业无法生长,在座的可能有很多这次来参加论坛是以投资商的身份来做的,那么在此我可以奉劝大家,你们不要投资到音乐产业的内容制造这个行业,包括我们公司,我请你们去投资那些盗版CD生产线,去投资那些非法下载音乐的网站,去投资那些不跟内容经销商结算的SP,因为那样你们的资本会得到最大化的扩张,你们可以拿到你们应有的利润,而在中国你们是安全的,因为没有任何的法律会制止你们这么做。波

  所以,这些事也许叫做现代科技是音乐产业的双刃剑,也是我们音乐产业向现代科技不得不说的话。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内容,我们的品牌,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什么叫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首先它是文化,它要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属性的产品底下产生的产业,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或者叫做手机这个科技的发展,使得全民都拥有了创造明星的机会,也使得全民都拥有了成为明星的机会,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头我们一直提倡一件事,叫做人人都有歌唱的权利,或者说引用莎士比亚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所以当我们看到很多的网络歌手风起云涌,包括刚才汪延讲的他们有一个网络歌手排行榜,另外我们看到了“超级女声”这样的节目获得了高的收视率,我们为她们感到高兴,为我们产业带来更多的人才,也使他们成为文化产业里头成功的一个案例,但是不要忘了品牌是需要有延续性的,内容是需要有文化属性的,在20年之后,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后代,或者面对世界的时候,人家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在现代科技的2005年有过什么?难道在20年之后我们会很自豪地站在他们面前说我们曾经有过“超级女声”和“老鼠爱大米”?所以在这里,我想得出的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我有几个呼吁,包括我呼吁在座的产业者和呼吁台上的演讲嘉宾,作为政府部门的决策者,我呼吁刘司长,要制定现代科技与文化之间的相关政策法规,我呼吁像汪延先生这样的现代科技的从业者,请你们尊重音乐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我还要呼吁所有从事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们,当你们在高度利润扩大化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要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更多的文化属性和精神产品,让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不要断送在我们手里头。我相信如果大家这么做的话,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把我们这个产业的20个亿变成400个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许晓峰先生充满激情的讲话,我觉得他的呼吁值得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可惜刘司长因为要赶飞机已经先走了,但是政府的管理部门,是能听到这种呼吁的,比方说我担任文化厅长的这5年来,我们已经破获了75条非法光盘生产线,缴获了2亿3千万张非法光碟,那么当然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职能已经移交给新闻出版局了,但是我觉得,刚才许先生所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政府管理部门正在研究,正在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刚才汤姆逊中国区副总裁给我们提出的一个疑问,怎么协调起来管理这个事情。显然这个事情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关心的,任何的发展,包括科技,它将都是有利有弊,像黄氏火药的发明,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开天辟地的力量,同时也带来了战争更大的残酷。那么由此,我们的论坛不但我们要研究其利,还要研究其弊,以便趋利避害。文化产业的发展,科技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的也都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的嘉宾的发言基本到这儿,我们想知道咱们在座的各位,你们有没有问题需要提出来问我们这些演讲嘉宾的呢?请举手。有吗?

  现场提问:听到许先生的演讲,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他提到现代科技是文化产业的双刃剑,我突然想到中国广东,比如广东的粤剧,它是属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个精品,在现代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大潮中,这个传统文化您觉得以后会有一种什么态势的发展,谢谢!

  许晓峰:您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现代科技我觉得它提供的是一个通路和一种技术,我们有一句话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现在叫做“铁打的内容,流水的科技”,科技是不断地演变,不断地更新,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作为内容的宣传者,我们要重视的是要把内容,无论科技怎么出变化,都能够通过这个渠道被人们所喜爱,那科技还可以是一种传播手段,所以结合你刚才粤剧的问题,粤剧既然是广东人民喜爱的产品,第一如果是人们喜爱,以前只能到剧场听粤剧,现在可以在网上,在电视上欣赏粤剧,所以现在对大家来说欣赏的水平多了。第二如果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来讲,包括政府的部门都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对这样的品种进行一种推广手段,把现代科技当作一种推广手段,然后从电视上多介绍,从互联网上多介绍,或者种种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双刃剑的概念就是说,我刚才谈的比较负面的东西多一点,但是现代科技无疑可以使得规模手段和载体更丰富,然后让你所要推广的内容有更好地通路和更好地手段,谢谢!

  主持人:刚才许先生回答的这个问题,我想起了纳斯比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进入高科技领域里头,人们的神经、情感会变得更为脆弱,他们一定会寻找一个安全稳定地带,我想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高科技的发展里面是不会泯灭的,人们必然会寻找保护、保留它的方式,只要他还有生命力,这样高科技会帮助它的生存和在新形式下的发展。我做这么一个补充,看看还有哪一位提出问题?

  现场提问:我想请许晓峰来回答一下,今年以来可能最大的一个热点在于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冲击和影响,从核心和颠覆中间在游荡,刚才你也比较尖锐地提到了现在新媒体对营业产业的影响,分析得比较深刻,也比较现实。刚才刘司长有一句话,希望在这样一个空间下,传统的文化产业由一种被动的观望走向一种主动的拥抱,那么您觉得有两个问题,你觉得为了实现这次历史性的拥抱,我们的传统产业应该自身做一些什么努力,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政府的层面,您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击?

  许晓峰:谢谢你的问题,我想作为传统产业的一个从业人员,我已经工作16年了,我觉得我所要做的就是我自己的内容,我自己的产品做得最好,这个是我的立家之本,是我们企业的一个定位,刚才我讲的那些东西,我觉得在传统领域和现代科技的结合里头,我觉得现在做得的最好的是我们的电信行业对我们的帮助,就是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的电信产业是完全用高科技的手段从源头上下定了决心,就是所有的一切东西合法化,去保护我们内容制造商的利益,使得有充足的资金回流到我们的内容制造商上,那我们有更大的力量开发各种内容,形成良性循环,这是科技的力量。我曾经做过一个采访,我的题目就叫做“中国移动,功德无量”,那我们在这里呼吁的也是说,他们中间的环节,就是SP这个环节,现在慢慢地走向已经很确立了,就是未来是这样,一定是由服务商和内容制造商,就是SP和SPD捆绑结合,包括我们做的音乐都是和SP捆绑,然后有独家版权合法的经营,这是未来的趋势,而80%的靠欺骗的SP终将被行业和历史淘汰,这个结合是必然的。中国移动这样的一些电信运营商他们越来越看到这个趋势,未来SP如果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变成我们联合运营商,然后把SP从中间拿掉,那我们要呼吁政府管理部门的就是,你们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因为我们不是执法部门,我们也不是法律的制定者,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等待。谢谢!

  主持人:我们讲这个问题,将来的政府是作为一个执法部门、行政部门,我们需要各种法律的制定还是立法部门,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将会研究相应的各式各样的法规,而行政部门很好地执行自己该做的事情,而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行业自律,需要建立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行业商会,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像刚才许先生说的,如果他们不遵守这种行业的道德和规律,就把他们从中挤出去,以至于他们自己无法生存,这三方面的力量,我想都是要结合的,我们期待着今后能有更协调的发展,看哪位还有问题?

  主持人:事实上,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中国政府历来不仅仅是对外部做出的姿态,而是实实在在地保护我们自己民族原创能力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真心实意的一个工作,最近我们的文化部长,在美国的全国技术协会上的演讲,也跟美国人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为美国人做的,也是为我们中国人做的,我们保护知识产权也就是保护我们民族自己的创造能力,为此,为我们所做的工作,美国的全国电影协会也曾经表示感谢。至于政府部门之间在管理上的协调是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这个探讨当然不是我这一级的官员能够解决的,但是我知道我们正在设法解决,设法协调,我们也听到了像甘傅仁先生提供的建议和意见,也听到了民族的呼声,我相信我们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不解决这些问题是没有出路的,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我相信这一点。我想下面的时间,还可以再提一个问题,哪一位?

  现场提问:大家好,我是中山西区名人掌上电脑的,我想问一下许总,刚才你的发言我非常的欣赏,我非常羡慕你可以把目前我们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种不完善的现状搬到我们今天博鳌论坛的台上,我也很认可,我非常拥护你的观点,我们应该要保护知识产权。我本身是生产、制造掌上电脑的,我们现在这个市场流行一种叫做学习机,但是这个机器是需要有内容的,而这些内容也就是刚才你讲的,内容提供商需要运用载体注入灵魂,那我们跟一些出版商,跟这些内容提供商接触,我们普遍就碰到了一个现象,要价非常地高,开出的几乎我们看来是天价,有一些譬如说一本书,他开出的价钱是以千万级的价钱来给我们报价的,我算了一下,如果这样的话,可能是要请我们的李嘉诚先生才能买得起,因为整个内容是需要越多越好,这些才能使得用户,广大的学生能得到更好地资源的应用,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能是政府方面对于资源共享要出台一个什么政策,我想请许总谈一谈,看对资源共享在中国应该怎么样发展,才能使得中国的文化产业能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谢谢!

  主持人:这位先生把提问变成演讲了,您要求哪一位给您回答呢?

  许晓峰:他已经提我了。我觉得中山这位朋友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个正是我们现在内容供应商要和现代科技的制造商,我们之间必须有的一个叫做默契也好,叫做资源共享也好,很多东西都是行业的恶性循环造成的,就是当内容制造商没有办法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去回收他们投资渠道的时候,他迫不得已只能作出一幅反正我只得这么多钱,当然你说的出版社我不是很熟,我给你举一个音乐界的例子,这是两个例子,刚才我讲了网络下载,我还没有提到一个东西叫做卡拉OK,甜贵人,北京有一个很出名的卡拉OK叫做甜贵人,每个小时收费是100块钱可以连续唱12首,我们这个行业的内容供应商要求他每一首歌给我们一毛钱,也就是1.2块/小时,收费就是被点到歌的人,100块钱拿1块2,全国没有一个卡拉OK是愿意的,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去促使他们或者迫使他们付费,所以像这样的东西屡见不鲜,造成内容的提供商没有办法获得巨大的投资,那就变成反过来他就把价格抬高,像你这样愿意合法付费的人去要钱。所以这就是这个行业的恶性循环,本来我们有政策有法规,行业之间商业是双方的东西,是浮动的,当然并不是那个要价1000万的人是犯罪,只是你们两个是商业行为,你可以不买他,也可以买他,他之所以这样,我不知道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个是不合理的,但是有不合理里头一种合理性在里面,因为他提倡了,有很多人盗版他的书,有很多人不给他付费等等,而最后受害的是你这样的合法商人,所以我们的文化产业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渠道,那这样的一个产业没有办法谈到发展。

  主持人:谢谢许先生的回答。由于我们中间没有休息,提问就提到这里结束。刚才最后谈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问题,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在我们文化产业发展里面,确实也会出现这样一种怪圈,但是我们可以参考我们走过的路,这20多年我们的改革开放都曾经出现各种怪圈,好像是一种无法打破的恶性循环,但是它始终是一个一个打破的,为什么?为的是我们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诚意和能力,那么我想,能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好的开始,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结合,由此也探讨到新科技手段的出现对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利与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以及引起了相关的呼吁,这些都会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起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在这里跟这些演讲嘉宾一起共同度过一个上午,至于我,我不是一个熟练的、成功的主持人,但是我非常感谢台上和台下给予的支持,我希望我们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中国的文化产业真正地搞上去,谢谢大家!会议到此结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