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批发商们幸福的通胀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3:03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批发商可能是本轮经济通胀中惟一得利的群体,他们不仅能轻松地向下游传导涨价的压力,而且还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2007年底,粮油批发商王宝坤生了个儿子,朋友半开玩笑说,“地地道道的‘喜得贵子’啊!一出世,什么东西都是贵的!”他笑呵呵地答,“不贵不贵!”

  王宝坤是个幸运儿,他利用去年物价飙升,成功地使年收入翻了个跟头。

  他的店铺位于广西南宁,平时经营着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品的二级批发。他的“上级”,是各种产品的生产厂家,“下级”则是南宁之下的县乡镇批零商。

  2007年除夕前5天,王宝坤发现春节热销品腐乳与红薯粉突然断销,打爆供应商电话的同时,自己的手机也被客户打爆。上网一搜索,他才发现,这两样产品与挤在广州火车站等待回家的人一样,都被大雪堵在路上了。再一搜索,他还发现,全球大豆玉米价格已是一路飞涨。

  这个做了15年食品批发买卖的小商人迅速作出判断,大豆和玉米的终端产品——腐乳、酱油与植物油的身价将大涨。此时,他和许多中间批发商开始为同一个目标奔波——囤货,准备低买高卖。王宝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物价上涨对于他们批发商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像炒股一样,就看你善不善于打时间差和价格差。

  王宝坤的囤货战首战告捷。他叮嘱工人每次送货时,顺便到腐乳厂门口转转,自己也“厚着脸皮”给腐乳厂的业务代表每天打两个电话。几天后,他终于在厂门口截到一辆货车,没等对方把腐乳搬进厂房,“像打劫一样”,直接拉回自己的店铺。此次“打劫”,以50元一箱的原价购进,再以65元一箱的调后价卖出,虽然僧多粥少,只“劫”到10箱,仍净赚150元。

  “打劫”只是王宝坤的“突击战术”,赚钱还得靠打“常规战役”——打时间差和价格差。2007年的通货膨胀,被主流观点定性为“结构性通胀”,在王宝坤看来,他经营的粮油副食品则是“春笋式通胀”——每天长高一节。

  每天,都会有生产商的业务代表来到王宝坤所在的批发一条街,挨家通知,明天某产品要提价2-5元钱。食用油厂的业务员是当中跑得最勤的,同样勤劳的自然是油价,半个月内,5升装的花生调和油从原来的48元“春笋式通胀”到70元。“一天一个价,像股市一样,不同的是,它只牛不熊!”王宝坤说。

  每次接到生产商的最新报价,王宝坤立即在调价前进货,待调价后再抛出。他告诉记者,他打的只是“常规战”,一些中间批发商还玩起了“信息战”。一次,一个客户询问花生油的价格,王宝坤报出批发价后发现多报了5元,正想更改,可对方立马拍板,定购20箱。他后来得知,那名客户在其他批发店铺问到的价格,比他的报价还高。“在这场涨价中,信息实际是不对称的,客户只知道食品价格全线上涨,可并不清楚具体的上涨幅度,加上农村的春节食品消费,是绝对刚性的,客户往往也就不加计较。”

  王宝坤称自己不玩“信息战”,“玩过头了,会失去老客户的信任。”况且,“常规战”已经让他的年收入从2006年的7万元上升到16万元,成功跑过了CPI的涨幅。如今,他抱着宝贝儿子上街时,最喜欢问的一句话是,“想要什么?爸爸给你买最好的!”

  现在,每天上门报告涨价信息的厂商比前来批发的客户还多,但市场的需求却迅速减少,王宝坤的店铺和整个批发一条街陷入一片沉寂。王宝坤开始担心,粮油副食品价格照这样一直“牛”下去,迟早会有价无市,迟早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他现在反倒希望,批发价早点降下来,“农民买得起,我们才有钱赚”。

  (文中王宝坤为化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