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制造通胀时代跳出低价泥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9:06 《全球商业经典》

  中国制造

  通胀时代 跳出低价泥潭

  作者:张晶

  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的表现远不止这些,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也在垒高成本,中国制造面临的成本似乎逐渐变得无法跨越。

  2007年8月13日夜,一个中国玩具商自杀的消息,被CNN提到了和布什头号智囊卡尔·罗夫下台的新闻同样高度,重复滚动播放。自杀的玩具商张树鸿死于中国制造的危机——他是涉案美泰公司(Mattel Inc.)铅污染玩具召回事件的供货商,香港利达实业有限公司(Lee Der Industrial Co.)所有人之一。

  这个事件在今年夏末,在世界范围内转化成为一场中国制造危机,各种被怀疑的“问题产品”压在港口,几乎所有中国产品的出口成本都因此而提高了。

  低压电器行业龙头老大正泰集团南存辉先生曾公开说,2004年开始,公司销售额涨三成,但利润一点都没有增加,没办法,“成本涨得太凶。原材料涨幅第一,

能源第二。”

  长期以来,中国永进(音译)公司一直把灯具和家具等卖给沃尔玛等零售商,并赚取相当的利润。但最近这家公司的利润减少到5%,只相当于14年前它在东莞开厂时的一半。

  在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中国特有的核心成本优势也在逐渐失去:“中国的环保成本低得惊人、劳动力成本低得惊人,这两个利润来源将会在未来十年中失去优势。”为德国大量企业提供采购服务的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中国首席代表托马斯说。

  的确,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已经渐渐远去——从广东的

纺织品和玩具工厂,到浙江的家纺企业,招工早已成了瓶颈。浙江大唐镇最大的袜业原料制造商永新集团总经理金炳棋告诉记者,普通熟练工人的月工资已经从两年前的1000元/月涨到如今的2000元/月。“成本的大幅上升将会导致大唐镇的袜业格局重新洗牌,大批小袜厂会相继死去。”

  有危才有机,“这是一个刺激中国制造加速转型的好机会。”德国人托马斯说。

  事实上,的确已有聪明的企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并轻松绕过高成本的正面冲击,本期选取若干中国案例企业,他们的秘诀看起来是老调重弹:品牌和技术。但将这个原则贯彻下去,则需要独特的智慧。

  浪莎成立之初就先人一步有了很好的品牌基础,在外销中,连续遭遇成本困境,让他们回归到自己的擅长部分,靠不断找寻利润率高的新产品,持续获得竞争力。

  浙江宁波的文具商贝发集团,在与沃尔玛打交道的过程中,幡然醒悟到产品创新的重要,从此打开欧美主流市场。

  温州通领科技集团走了一条高回报的探险之路:尽管他们生产的智能插座因为竞争对手恶意诉讼,险些在美国市场全军覆没,但打完这场恶仗后,三年内资产翻了6倍,并最终走通了一条摆脱劳动密集型的新路。

  除却品牌和产品创新之外,对于中小企业,其实还有第三条道路。

  在1923年德国经历了史上惊人的恶性通货膨胀,大批小企业相继死去,中型企业依靠苛刻的技术创新、为大企业提供极具专业化的服务而存活了下来,这意味着,“专业化打造了一批百年德国中型企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中国首席代表托马斯对记者说,“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依靠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不断加强在一个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尽管成本上涨刚刚开始,中国的采购成本仍然最低,中国仍然是跨国公司的采购天堂。但成本上涨将是一场刚开场的马拉松赛跑,如果不想最终被累垮,中国企业必须要提前思考应对的措施,避免上演温水煮青蛙的悲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