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0亿元特别国债:矛头直指流动性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02:02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随着特别国债(一期)6000亿元的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方案终于水落石出。财政部10日发布通知称,为满足缓解市场流动性的需要,2000亿元特别国债将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向社会公开发行。在目前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偏多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出现由偏快转为过热趋势的情况下,财政部直接向社会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对于缓解当前流动性偏多、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状况,就显得特别重要。

  今年以来,“流动性过剩”成为

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缓解流动性过剩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统计数据来看,广义货币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12万多亿元增长到37万多亿元;各项贷款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9万多亿元增长到25万多亿元;外汇储备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1546亿多美元增长到13326亿美元,增长近9倍。在流动性过剩状况下,会刺激国内投资、信贷等经济指标持续上升,现阶段易引发经济过热,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为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到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再到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政府对流动性过剩问题重视的程度。

  毋庸置疑,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出现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已波及到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针对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已多次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工具,并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今年央行已先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事实上,为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央行、财政部多次采用了紧缩性政策。前不久,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相当于冻结银行体系1700亿元资金,同时央行还发行1500亿元定向票据。有专家表示,2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再一次反映了中国政府对流动性过剩的担忧,同时也表明了政府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决心。应当说,财政部直接向社会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有利于缓解当前流动性偏多、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状况,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宣布发行的2000亿元特别国债不仅仅针对机构投资者发行,个人投资者同样可以购买。财政部昨天在公告中表示,特别国债可以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交易,为满足个人投资者购买需求,特别国债可以通过试点商业银行柜台进行现券买卖。从回收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回购和现券买卖都将能更有效地收紧流动性。在央行以特别国债为质押进行正回购的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不能动用质押的特别国债,在期限同等的情况下,流动性回笼的效果要好于央票。因为央票的流动性较好,而在回购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为获得资金必须动用其它资产或增加融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紧缩了流动性。如果央行进行特别国债的现券买卖——在回收流动性时表现为卖断,与央票相比,其冻结资金的时间要长得多,分析人士认为其效果相当于准备金率的上调。

  此外,与面向市场发行特别国债,直接回收流动性相比,采取向境内商业银行发行的方式,虽然在发行环节是中性操作,但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人民银行通过灵活运用特别国债工具,也可以间接回收市场流动性。就目前经济治理的关键来看,面向市场发行特别国债,可以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稳定金融市场运行,降低投资率,提高投资效率,防止经济过热,更为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廓清了环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