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007房地产蓝皮书出版发布会实录(7)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12:03 中国网

  (2007-04-27 11:05:11)

  [王国刚]:

  现在城市政府在进行这样的城镇化过程中,各种配套设施上去,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商品住宅的土地销售,一旦回到那时候这些恐怕没有了,所以要把这个过程好好的回想,而不是简单的提出单位建房、个人集资建房占到70%、80%,不是这样的。

  (2007-04-27 11:05:45)

  [王国刚]:

  第二,关于经济适用房。大家都在讲,要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比重等等,对于这个我想可以做更深入的讨论,因为有一个市场选择问题,我要讲的是经济适用房该怎么样用政策予以管理。现在经济适用房绝大部分仍然是销售,并且定的是中低收入。在中国很有意思,我们老喜欢把“中”摆的到处都是,一讲商品住宅是供中高收入阶层,或者经济适用房是中低收入,这个“中”究竟该搁在上面还是下面,搁在高还是低的范畴,你们能说清吗?什么叫中等收入?举个例子,比如大家知道今年到3月份年收入12万元的都应该去申报纳税。

  (2007-04-27 11:06:39)

  [王国刚]:

  年收入12万元,你们觉得是高收入还是中收入范畴?如果做一个假定,说在高收入范畴,你知道不吃不喝,12万十年下来120万能买卖多少房吗?他属于高还是中呢?能说清楚吗?这个收入应该算什么收入呢?我们好些人在算这个东西是用工资表收入来计算,如果用工资表收入来计算给大家一个数,你们自己去查。去年一年全国城乡居民新增储蓄存款23000亿,且不讲进了股市、买了基金,你们去查一下,全国城镇职工2006年工资总额是多少,远低于这个数,不吃不喝都涨不了这么多钱,那收入算什么?所以在这里面,算的名堂太多。

  (2007-04-27 11:08:28)

  [王国刚]:

  在有如此多的名堂算的条件下,怎么算

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阶层,能算的清吗?恐怕算不清。算不清,当然谁又可以买,这是很简单的事,因为经济适用房和商品住宅的差价太大,我曾经举过例,如果3000块钱一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假定一套的面积是100平米,为了计算简单,是30万,如果商品住宅60进入70块钱一平米,意味着占了便宜,如果排队或者走各种关系,花一个星期,30万,谁的工资有这么高。

  (2007-04-27 11:11:36)

  [王国刚]:

  照这样的一个口径去供给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边际没谱,谁都要。政府又怎么能够支持的住,因为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是划拨的,基本是无价的,又怎么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给经济适用房的住宅做各种的商业、文化、医疗、绿化等等的配套呢?没钱。因此,我们觉得经济适用房与其对身份进行界定,不如对使用的标准进行界定。这种标准大致上可以有三方面:第一,经济适用房只租不卖。

  (2007-04-27 11:12:25)

  [王国刚]:

  每套的建筑面积可以有所限制,比如说按照90平米的多少折,六折、七折。租的时候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条件,比如说可以按照经济适用房的造价也可以按照市场的参考价交20%的定金,因为原来买的话首付也是20%,定金是什么意思,租的时候钱在这儿,等到离开不租把本金还给你。在租的过程中,比如在经济适用房使用,不能买小车,有钱买小车干吗租经济适用房,不能买一定标准以上的,这种的家庭用品,给你某种限制,因为没钱才租,可以在租金给你补贴,但是不能买高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比如你不能在外面有一套商品住宅,除非你准备搬家了,给你一个时间段,比如半年,在半年里你外面的商品住宅买了你再搬家。

  (2007-04-27 11:12:41)

  [王国刚]:

  给你一些限制,在这样一些限制条件下,不管你是什么收入的,你在这个地方住只能是这样,必须受约束。这样下来,我相信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比我们现在估计的大大调整,这是不一样的。因此,得换个思路来考虑,否则经济适用房没谱,这样下去人人都要,因为眼看着凭空得了一块便宜。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当然细讲很多,时间关系不讲了。

  (2007-04-27 11:13:31)

  [王国刚]:

  第三,关于廉租房。廉租房当然是给低收入乃至于社会保障的人群,现在在这部分人需要划边界,不能没完没了。为什么需要划边界?因为这部分实际上是用财政支持的,我这个城市的财政只能支持我这个城市的人口,如果没完没了,像现在有一些人提出,这块应该扩展到农民工,下面事情就开始麻烦了。因此,必须有边界。比如说应该以这个城市固定人口,因为现在的户籍制度还起点作用,这里面享受社会保障,然后对他进行分配。这些人随着时间推移有三个情况会变化,有些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去了,对象故去了,廉租房的供给也不需要了,第二有些家庭收入提高了,也就脱离了这样的群体,往上走;第三,有些人到外地去工作,搬家了。这一块就会逐渐的以扩张的态势逐渐的收敛。

  (2007-04-27 11:14:01)

  [王国刚]:

  这里面需要大家关注一个事,现在讨论

房价的很多人都关注,一个城市,不管什么城市,有没有人口边界,如果有人口边界,这个人口边界的保障机制是什么?过去我们用的是户籍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户籍制度在这方面能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它应该是什么?像北京这样一个城市,人口应该无限制的扩展吗?你能够认为它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人口能够增加到5000万、8000万、1个亿吗,能让更多人住在北京吗?如果不是这样,北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人口边界自然机制,这恐怕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不能够无限制的往下走。你的收入达不到在北京的消费水平,外地人员就不应该进入北京,应该进入下一个城市的城市。

  (2007-04-27 11:15:03)

  [王国刚]:

  如果那个城市也不能达到,应该进入再下一个城市,城市本身是多层次,大家怎么能往有限的几个大型城市集中呢?这个大型城市必须把所有的东西保障,所有的人往这儿集中?这恐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客观的。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应该考虑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运用政策进行不同的界定来保障这样一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序发展,这里面好些事情不是用道德所能解释的,如果经济问题都用道德进行解释就不需要经济学了,经济学不需要研究了,大家都去研究道德学。那是一种客观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划分一些政策。

  (2007-04-27 11:16:00)

  [王国刚]:

  有些人说这些房子都是农民工建的,他们为什么不能盖房,早些年政治经济学家讲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穿不上衣服,建房子工人住不上房子等等,把这个东西搬出来,实际上这讲的是极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如果说都是这样的话,纺织厂的工人所织的布都他穿,农民种的粮食农民吃,盖房的人盖的房子他住,这个社会上的人口没有一个人能活着。为什么?种粮的人不织布就不穿衣服,盖房的人有房没粮吃。在社会分工如此复杂的东西,带情绪化的东西来表述恐怕不合适,一定是在交易过程。

  (2007-04-27 11:16:35)

  [王国刚]:

  既然是交易就要符合经济学最一般的规律,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最一般的道德。不是那种情绪化,甚至拿道德讨论问题,好比如现在还有人在讲这句话,讲那些无房户要买房,这个词本身出来我就没搞明白什么叫无房户?是指没有私人产权的房还是指没有房子住,住在露天。

  (2007-04-27 11:17:08)

  [王国刚]:

  至少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到,不知道你们是否看到,有哪一户人家在露天住,不要多,哪怕三天,然后他去买房子。如果住三个月、三年,你们更可以说了,也有人说买房拥有私人产权的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这个传统从哪来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至少从我懂事开始,我所住的房就是单位分配的,使用权的房。一直到1999年公房改革以后才开始,像我们这些在单位工作买了公房才有私人产权的房。

  (2007-04-27 11:17:30)

  [王国刚]:

  这个词不知道从哪开始,有人说从封建社会开始。我问一下几千年前,帝王将相住的是谁的房?是私人产权的房吗?如果是这样,大家有功夫到恭亲王府走一下,王府的主人变更了多少代,那些主人变更是因为把房产卖了吗?那不就是因为宰相出问题了,政治上不忠于皇上,所以皇上把他宰了或者是贬了,这个房子着急的收回来再分配给另一家,什么时候是私人产权,如果是私人产权,这个人被杀了房产不能充公,连在宰相都如此,再讲皇帝,如果皇帝死了产权归他吗,如果是私人产权归他,但是另外一个皇帝接管了,王朝和平民是如此吗?连这种帝王将相不如此的话,百姓还需要多说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讲这些东西我觉得没有意义,就是一种情绪化的东西,不是那么客观的,所以这个事情要客观的去看。

  (2007-04-27 11:19:43)

  [王国刚]: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对于廉租房还是经济适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去理性的思考。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这样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我们对供给说了很多东西,似乎得把它打压下去的话,甚至政策方面也表现出这种倾向,我觉得很不应该。

  (2007-04-27 11:20:25)

  [王国刚]:

  很多人到今天为止,因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到明年有30年在1998年以后形成的买方市场,大家大概经历了八九年的买方市场的思维,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有了买方的权利,用这样一套思维现在去考虑卖方市场的状况,也就是供不应求的状况,然后提出很多问题,实际上对于商品住宅市场,我建议大家多用供不应求、卖方市场的思路去看,如何解决这样一种状况。

  (2007-04-27 11:21:01)

  [王国刚]:

  现在大家提了很多问题,在早些年卖方市场谁都不提,因为那个时候是卖方市场,那时候短缺的厉害,大家都没提,现在之所以集中的提是因为大部分商品是买方的,所以老在主张买方的权利。所以情况不是如此,既然不是如此要针对那个时候考虑事情,因此如果有兴趣很多事可以回到80年代甚至90年代市场的很多事去考虑,那个时候囤积冰箱,倒冰箱、彩电的,有谁在那个地方讲那么多,只要短缺一定出事,今天还有人道倒冰箱彩电吗。今天很多东西,在过剩条件下也分档次,比如一个钻石可以卖10万,你能说钻石对我很有用,价格太高,只应该卖30块,没道理。有都是这种事。

  (2007-04-27 11:22:03)

  [王国刚]:

  最后讲一下住宅里面金融的事,这里的事牵扯方方面面,在中国现在住宅里面金融最重要的有三件:第一是关于按揭贷款。按揭贷款在发达国家,按揭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我记得我曾经说过这个事,全美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数额是它工商企业贷款的2.7倍,这2.7倍的房地产贷款里面95%以上是按揭贷款,还有4%多一点是装修贷款,没有给开发商,这是人家几十年走下来的一个必然结果。

  (2007-04-27 11:22:27)

  [王国刚]:

  可是我们现在,在发展这样一个最优良的部分,我们觉得太多,要打下去。这对整个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风险等等极为不利,在这样的政策条件,由于需求过于旺盛,人们全额购买的比重在快速上升。这对于我们来讲,究竟对银行有好处还是对谁有好处?中国的这些银行今后究竟在资产方面怎么发展,业务方面怎么发展都是值得大家认真去思考的问题。不要单方面的只是讲商品住宅怎么样,甚至用更大的概念叫房地产,不要只是讲它,恨不得让银行和这些东西都有一个转变。

  (2007-04-27 11:22:56)

  [王国刚]:

  所以这里面一定得考虑到周边的关系,这是我想讲的一个,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按揭贷款,必须把市场做大。购房不能简单的以你的收入去计算。有人在讲,前不久有人讲国外的房价只等于一个家庭收入的1.5-3倍之间,我不知道这个数字从哪来。我所知道的是1988年联合国人居中心的数字,这个倍数在亚洲地区为11.3倍,我们处于亚洲,不处于美国,我们该用什么数据呢?发达国家是5.8倍。

  (2007-04-27 11:24:28)

  [王国刚]:

  第二个我所知道的,刚才讲全美商业银行的资产当中贷款类,房地产贷款远高于工商企业贷款,我们是工商贷款是房地产,我们的房地产贷款包括开发贷款,6倍,我们是倒过来,人家是什么。如果说做一个假定,住宅价格只是一个家庭年收入的1.5倍或者3倍,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事,美国的房地产贷款压根就不存在,因为都还掉了,太简单了,要这么大数字干什么。

  (2007-04-27 11:25:26)

  [王国刚]:

  紧接着这里面有另一个概念,这也是媒体经常讲的叫房奴。如果大家继续喜欢用房奴这个概念我可以讲两个最简单的,所有企业从银行贷款都可以叫贷奴,这句话反过来,大家都不该向银行贷款你就不奴了。好象这都是强迫,又想得到贷款又不想还款,这样就不奴了吗?这是哪里的理论,这个词,说句实在话非常贬义的,可以告诉大家不要贷款,这没问题,我们不用发展这一套体系。有了贷款就是奴,干脆我们也不放,我们不当主人,你也别当奴隶。有什么意思?能够在这里解决什么问题呢?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把情绪提升上来了。

  (2007-04-27 11:26:34)

  [王国刚]:

  关于金融方面第二件事,关于开发商的资金来源问题,应该迅速改变它的结构。什么叫迅速改变它的结构?开发商使用的应该是中长期资金,任何一个楼盘的建设都不是在一年所能完成的,从获得土地开始,用银行贷款对开发商是极为不合适的。所以应该改变它的结构,从这一点上应该发展,开发商应该发债,以公司证券、房地产资金、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发股上市等等改变开发商的资金来源结构。

  (2007-04-27 11:27:08)

  [王国刚]:

  实际上中国现在的条件,由于政策原因对开发商已经保护不少了,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假设,假设中国的这些开发商在现有的条件下,他们的资金是这样一种主要来源于银行的结构,把这样一个状况搁到欧美国家去会是什么状态?跟大家讲句明白话,绝对不像有些人讲的由于开发商房子卖不出去就会形成不良资产,目前总格局肯定不是这样。而是反过来,开发商还不了贷款银行直接接过来,因为是银行的抵押品,是我的,如果没建好楼盘再投钱把它建好,如果建的差不多,银行把它卖出去,银行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利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