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拜祖背后的商业逻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03:03 第一财经日报
石玉 在众多大型祭祀活动中,民间风俗与政府意志掺杂,衍生出了蔚为大观的“祭祀经济” 87岁的麻善杜安静地坐在轮椅中,哼唱着他并不熟悉的曲调,表情庄重。 昨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午10时35分,河南郑州新郑市,“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仪式进行到第七项,近3000人齐唱《黄帝颂》,其中2000余人来自港澳台以及海外。 “我的家乡在洛阳关林西二郎庙村,只要我不死,每年都要回来拜祖。”一口河南乡音的麻善杜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来自台中,这次受郑州市政协的邀请,随台中市河南同乡会30多名成员辗转来到郑州,参加第二次拜祖大典。 离祭拜现场不远的黄河边上,5000年前诞生的黄帝已“变身为”一尊纯白色的花岗岩坐姿雕塑。他手持宝剑,威严地凝视前方,旁边是同为中华始祖的炎帝。 “拜祖到新郑” 早晨8时,参加拜祖的人们便来到新郑市黄帝庙的大门外100米处下车,境外、省外人士和党政代表团从东轩辕门徒步进入,群众代表团由西轩辕门徒步进入。 9时,仪式开始,全体肃立,21响“礼炮鸣起”,各级官员以及境外、省外人士“敬献花篮”、“点火上香”,其中包括专程前来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10时左右,全体人员行“三鞠躬”,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恭读拜文”,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点燃圣火”。接着“颂歌响起”,“乐舞敬拜”。最后,数千只鲜艳的气球伴着金黄色彩箔一起放飞,天空绚烂不已,是谓“天地人和”。 与去年的第一届拜祖大典不同,这次拜祖有一个辉煌的前奏——4月18日,位于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 公开资料显示,这尊塑像历经20年建造,高106米,投资1.8亿元。二帝的两张脸加在一起的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单眼长3米多,鼻长8米。塑像累计用混凝土7000多立方米、钢材1500多吨、花岗岩6000多立方米。这些材料约可建造两座12层高的楼房。整座雕塑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出8米,比俄罗斯母亲像高2米。 经当代历史学家论证,河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创业地和建都地,是黄帝故里,而陕西黄陵是黄帝的陵寝地。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出生日,也是黄帝统一九族的纪念日,因此在这天追思拜祖,一直是新郑当地的风俗。而在陕西黄陵,每年清明节都会举行扫墓祭祖活动。 按照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的说法,“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两项活动遥相呼应。 事实上,在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河南,寻根拜祖并不局限在新郑一地。就在4月18日,周口市淮阳县的拜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举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义受邀参加。此外,焦作市沁阳县的神农文化节暨神农坛拜祖大典、安阳市内黄县的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南阳市桐柏县的祭祀盘古大典,也都要在农历三月十八日前依次举行。 拜祖之外的收获 “炎黄二帝的塑像,是1987年海外华人发起募捐开始建造的。但由于资金缺乏,塑像建造在2003年一度搁浅。”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雒国栋告诉记者,在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2004年,停滞多年的工程再次开工。2005年,香港豪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介入。 据本报了解,为把黄帝故里景区打造成全国一流精品景区,郑州市和新郑市计划投入3.5亿元,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改扩建,其中一期投入1.1亿元,涉及拆迁、改建、改造等大小工程15项。如此力度不可谓不大,因为新郑市2006年的财政收入也才7.3亿元。 政府高调投入的背后,显然不只有缅怀先祖这一单纯的动机。 “我们要向陕西祭陵、山东祭孔活动取经。”王全书接受河南本地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比如可设民间主祭人,拿出若干点火上香、敬献花篮的名额面向海内外企业界进行市场化操作。向来宾馈赠的礼品,也可用出售冠名权的方式,由知名品牌公司承担。郑州市、新郑市还要研究拿出几块地方,设立‘敬仰林’、‘子嗣林’、‘功德碑林’,并规范运作,融公益性与营利性为一体。” 这些运作其实已经部分变成了现实。在“商都网”的拜祖大典专题网页上,与“典礼动态”、“祭文欣赏”等栏目赫然并列的,还有“招商引资”。网站上同时有大幅广告称:发送祝福语或简短祭文短信到指定号码,就有机会加入“特约回家团”,并有“精美礼品”相送。 更大的好处显然还是拜祖活动吸引来的大量游客。去年的首届拜祖大典举办后,郑州市旅游市场增长显著。郑州市旅游局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16万人次,同比增长28.7%;国内旅游收入223.5亿元,同比增长29.2%,是历年中增长最快的。 除了直接提升旅游收益,拜祖活动还搭建了一个引资平台。去年的拜祖大典结束后,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秘书长、代表团团长任兴亮曾向郑州市政府表达了征购土地1200亩、总投资30亿元建设一座华侨城的意向,并确定未来3年,由世侨会牵头,在郑州完成投资100亿元。 而在昨日的拜祖大典结束后,郑州市即召开市情说明暨项目推介会,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哲等向参加拜祖的华人华侨们重点推介了郑汴产业带、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三个重点项目。 “祭祀经济”勃兴 事实上,近年来,由政府主导的公祭之风已在全国多个地方刮起。 2004年10月22日,甲申年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在湖南株洲炎陵县炎帝陵举行,时任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湖南省省长周伯华、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等出席。这是湖南省首次以省级公祭的形式,将炎帝陵品牌推向海内外。 同样在湖南,2005年9月15日,湖南省政府在舜帝崩葬地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举行首次公祭舜帝大典。据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模的一次祭舜”,而在山东诸城等地同样有大规模的祭舜活动。 2006年10月30日,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在羲皇故都河南淮阳太昊陵统天殿举行,世界名模马艳丽(周口人)点燃了公祭圣火。当时,太昊陵刚刚整修完毕。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河南县级城市GDP排名当中,淮阳县位列倒数第一,县政府大兴土木的行为还受到了《中国青年报》的质疑。 明天,浙江绍兴市将首次公祭大禹陵,这也是祭禹典礼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第一次祭禹。民间一直流传“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说法。 此外,祭祀孔子、屈原等先贤的活动更是不胜枚举。在众多大型祭祀活动中,民间风俗与政府意志掺杂,衍生出了蔚为大观的“祭祀经济”。 陕西省黄陵县黄陵管理局办公室李主任告诉本报记者:“1992年,黄帝陵一期整修,投资8000万元,1997年竣工后,黄陵县的旅游收入较1992年增加了5倍。” 尝到甜头后,2002年黄帝陵进行二期整修,投资2亿元。2007年,黄陵县的旅游景点收入达到5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1.75亿元。 在湖南株洲,当地早就把祭奠炎帝打造成了“炎帝节”,“逢年过节时,前往拜谒进香的人不计其数”。 而在山东济宁市,记者查询发现,2006年该市旅游收入达100.6亿元,其中曲阜的孔庙贡献卓著。 不久前召开的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河南省委明确提出了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任务。“举办拜祖大典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载体。”王全书在接受河南本地媒体采访时称。 一位河南本地学者也向本报记者分析:“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河南众多寻根资源在多年沉默后集体觉醒的标志。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强有力的主导,这是毋庸置疑的。”新华社图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