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南水北调中线的湖北之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石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将使汉江中下游平均水量减少20%~30%。汉江中下游随之面临生态环境的改变、湖北省利益补偿等是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即使没有南水北调,四大补偿工程湖北迟早也要自己建设,而目前,除了四大工程建设资金以及中央财政的4.39亿元环保资金,湖北省没有参与到长期的利益分配机制中。”

  汉江调水的背后

  “江汉平原可是湖北的精华啊!”2007年3月14日,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沈晓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江汉平原处于汉江中下游,南水北调把汉江上游的水抽走,影响是存在的。”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制定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中期一线工程将通过位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加坝,使大坝由162米加高到176.6米,正常的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丹江口水库调蓄工程增强后,再由河南、河北的干渠自流进入北京。设计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

  2005年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动工,随后,河南段的干渠工程也开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将于2010年左右整体完工。

  那么,在存量不变的情况下,95亿立方米的水被调走之后,汉江将会发生什么?

  记者获得的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下称《环评报告》)明确指出了四点影响:

  “一是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调水后,汉江沿江涵闸、泵站取水保证率降低20%~30%。黄家港断面大于6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保证率将由1968~1998年实测的78.4%下降至24.3%,多年平均水位下降0.31米~0.51米,多年平均流量减少420亿立方米每秒。同时对灌溉和取水十分有利的中高水位历时大幅度减少。汉江中下游取水及灌溉设施有的需重建,有的需改造,有的运行费用将增加。”

  “二是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据测算,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23%左右,水体自身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降低,‘水华’出现的概率增加。”

  三是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航运条件好的800~18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由平均每年出现8个月左右下降到3个月左右,特别是汉江中下游的兴隆河段,600~800立方米每秒流量由现状的60%~74%下降到25.8%~47%,对航运企业的影响较大。

  四是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水量减少必然会出现环境问题,”沈晓鲤说,“但是,所有这些数据只是一个简单的乘除法计算,比如汉江襄樊段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0.7亿立方米,拿95亿立方米除380亿立方米等于25%,这种笼统的算法并不科学。”

  沈晓鲤解释说:“现实中的河流水量每年并不是固定的,而且一年当中也有枯水期和丰水期,丹江口水库加坝后,它的调蓄能力大为增强,当丰水期丹江口蓄水增加时,不但能满足95亿立方米的调水需求,而且不至于影响下游水量。但是,调水后水量的总体减少趋势是肯定的。而且研究表明,近年来,汉江上游的降雨量也在逐渐减少。”

  “水量减少后究竟对汉江中下游有哪些现实的影响,现在谁也很难说清楚,”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规划处处长郭军说,“我们为此概括了三个性:复杂性、敏感性和不可预见性。”郭军同样认为汉江上游降雨量在逐年减少。

  基于此,2005年5月31日出版的《湖北日报》曾经引用湖北省水利水电科研所一位专家的话称:“汉江中下游已经不是原来的汉江了,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补偿工程,消除不利影响,恢复、改善汉江的水环境。”

  “湖北省的《环评报告》报给国家环保总局后,很快,国家级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出台了,”沈晓鲤说,“这个评价里面没有采用湖北省《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具体水文数据,但是承认调水后,将对汉江中下游产生严重影响,应当在城市污水治理等方面给予补偿,提高当地的环境净化能力。”

  “我们要求的21.57亿元的环保补偿资金,最后只采纳了4.39亿元。”郭军说。

  博弈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也是有利的,湖北是水患之省,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将由现在的10~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汉江沿江做到基本不分洪。”沈晓鲤说。

  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提供给记者的《湖北省南水北调工作情况简介》指出:“加坝调水方案是历届湖北省委、省政府艰苦努力的结果,确实来之不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未确定前,还有一套从三峡调水的方案,最终确定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加高大坝等于基本消除了汉江水患,”湖北省政府一位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前后,省政府曾经旗帜鲜明地要求调水之后的补偿问题,但是由于担心影响丹江口水库加坝工程上马,所以补偿问题就告一段落,但是现在应该是迫在眉睫了。”

  补偿主要包括四项工程:引江济汉、兴隆梯度开发、部分闸站改造和局部航道整治。这四项最终被纳入国务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规划》中。

  《湖北省南水北调工作情况简介》介绍,引江济汉建成后,在合理调度的前提下,可以使受益区(河南大部、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供水保证率较调水前有所提高,使汉江兴隆河段中水流量的通航历时保证率基本达到现状水平,并改善生态环境,基本控制“水华”现象。

  郭军介绍,2006年4月前,四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但至今仍没有立项。工程总投资初步测算为82亿元,其中仅引江济汉一项工程就耗资50多亿元。

  然而,汉江中游的襄樊却被遗忘了。襄樊处在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以下、引江济汉(潜江市)以上。

  “襄樊处于引江济汉和兴隆梯级开发这两大工程的上游,”襄樊市水利局副局长黄有华告诉记者,“水量减少近1/3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导致的社会、经济负面影响难以得到相应的补偿。”

  襄樊市水利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及请求给予的政策支持》的报告中显示:汉江襄樊市区断面主要污染物指标年均升高26%,汉江襄樊段各断面水质类别由Ⅱ类下降到Ⅲ类。

  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9月形成的评价报告显示,襄樊生态价值的损失量达62.05亿~81.13亿元。而襄樊市水利局在上述报告中要求的补偿金额也正是这两个数字。

  补偿机制与水权分配

  “四大补偿工程属于公益性质的工程,主要就是给汉江河道补水,再进行一些涵闸的改造,基本上不具有“造血”功能,将来建成后,它们未来的运行费用由谁来埋单?”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这样说,“建立长期的补偿机制,这是需要解决的体制问题之一。”

  “即使没有南水北调,四大补偿工程湖北迟早也要自己建设,而目前,除了四大工程建设资金以及中央财政的4.39亿元环保资金,湖北省没有参与到长期的利益分配机制中,”上述湖北省政府人士称,“比如,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中没有股份。”

  公开的资料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线水源公司”)由水利部于2004年8月组建,公司领导班子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管理。公司属正司(局)级单位,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和监督下,负责丹江口大坝加高、陶岔枢纽和水库移民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将要进行

宏观调控下的准市场化运作,而未来,中线水源公司就是运作的主体,说得白一点,它就是卖水的。”上述湖北省政府人士介绍。

  据记者调查,中线水源公司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汉江集团公司持有60%的股份,而汉江集团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下属国有独资企业,长江委员会委副主任徐尚阁兼任汉江集团公司和中线水源公司董事长。

  上述湖北省政府人士介绍,与中线水源公司相比,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就被江苏省控制,“原因是现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江苏段使用的是江苏‘江水北调’的渠道,而该渠道基本上是江苏省本省财政投资。”

  上述湖北省政府人士介绍,2000年前后,湖北省政府曾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调走1立方米补偿给湖北省财政2分钱,作为环保资金,已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环境问题。但是尚未获得中央批准。

  “宪法规定水资源全民所有,那么,湖北该不该拿南水北调的收益?目前我国法律是空白的。”上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说。

  “第二个问题就是水量调配。”该教授指出,“南水北调应当像黄河水量调配一样,根据汉江的流域具体情况,尽快以法规形式确立各个省的分配水量。丰水期的时候大家都好说,如果枯水期呢?这就面临着给谁多少的问题。大家一起来争怎么办呢?目前陕西正在酝酿从汉江上游向关中地区调水,一旦实施,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怎么办呢?这些都是需要重视并解决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