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外资并购遭遇政策拐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03:55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贾林男

  对于搁置了近一年的凯雷收购徐工机械事件,一份来自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意见,足以令凯雷高管们沮丧。在今年对外资的一波波反思浪潮中,这份带有方向性的意见让他们明白:现有形势下,外资收购徐工已经不大可能。

  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指出:外资投资国内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业必须得到政府批准,并且指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16个行业。

  “这具有信号意义,标志着对外资并购的管理正在由‘虚’走向‘实’。”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梁如此表示。

  由“虚”向“实”

  这份《意见》的意义就在于,对于争论激烈的外资并购,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具体的措施,这也许比纯粹道德层面的争论更具建设性。

  《意见》明确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

  其中尤其提出,“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意见》发布后,财政部将立即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企业、行业协会着手研究有关财税激励政策的落实。相关政策将于近期公布实施。

  有消息称,在国内税收政策方面,通过加速设备折旧、税前扣除等税收激励政策,创造外部市场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对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

  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采取加速折旧方式,支持用户单位购买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

  即使这样,专家认为细则的制定“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具化。

  “《意见》缺少允许外资收购和不允许外资收购某些企业的具体标准,使得接下来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高梁表示:“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出台,才能保护好某些企业,给其政策扶持以赢得发展时间,同时通过正当外资收购,为部分企业发展提供机遇。”

  高梁还认为,《意见》还缺少对产业发展的宏观把握。“没有列出哪些领域我国企业是有竞争优势,完全可以放开自由竞争的,哪些处于劣势是暂时不能放开的。”他建议,产业发展中,重点发展哪些领域,哪些领域需要国家重点投入,需要哪些配套,这些都应该有更加细化的标准。

  “最重要的是要以企业为核心,重点有针对性地扶持发展。对那些已经有一定实力,只需要政策再推一把就能站在台前的企业尤其要优先扶持,要在税收上要给予实质优惠。”高梁表示,后续国家应该紧跟《意见》之后出台具体的行业细则:“比如机床的市场需求是最基础最急迫的,但也是技术上最薄弱的,需要优先制定细则出来扶持发展。”

  趋势所在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直言,对外资垄断性并购中国企业应予以“警惕”。由于这一论断事关“中国经济安全”乃至“民族利益”,引起了热烈讨论。自此,“外资并购威胁论”再次在中国大地上上演。

  这次争论,让人真正担心的,不光是我们尚显稚嫩的企业被外资收购,还有我们形同虚设的管理体制———“即使狼真的来了,却没有有效措施防范”。

  在对待外资的管理上,我们根本的差距就是管理得很“糊涂”,没有一套规范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另外,我们涉及到管理外资的部门不下十个,而具体由谁说了算却没人说得出来。这就导致

  了我们对垄断的看法不是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对资源控制的强弱出发。

  “真正的危险不在于我们尚显稚嫩的企业被外资收购,而在于我们的管理逻辑混乱,并被利益集团扭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就表示。

  他曾建议,我们要规定外商并购什么样的产业是必须审核的,什么样的是允许乃至鼓励的。他认为,目前的《外商投资指导产业目录》就可以作为审核的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负面列表,把不能做的、限制做的单列出来,其他的一律放开。他认为未来审核由一个很小的机构即可以完成,既可以设在商务部下面,也可以设在发改委下面,或者同时挂在两者下面。

  马宇的设想虽然没能实现,但这种“糊涂”的状态正在改变。

  前一段时间有消息称,中央将限制外资在7大重点制造行业进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除了已经被证实了的装备制造业,还包括核电设备制造、发电设备、造船、齿轮、石化通用设备制造和钢铁领域等等。有一种说法是,国家还可能列出一份20-40家重点企业的名单,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直接点名保护。至于如何界定重点企业,则主要通过其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另外几个迹象也值得关注:一是商务部今年6月发布了《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检讨数年来吸引外资投入中国的成效。作为引资的主要政府部门,商务部这份报告的基调引人关注,它“倾向于认为中国产业已为外资控制,充满经济安全的忧虑”。

  二是国务院酝酿成立一个类似于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部际联席会议,由发改委牵头,商务部、财政部等参与的协调机构,将对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所有重大外资并购项目进行审查。这类似于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

  三是正在热议的《反垄断法》也直指外资在产业领域里存在大量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集中度过大等现象,尤其是外资在中国产业内恶意收购等一系列“斩首行动”。对外

  资收购的审查变成前所未有的迫切。

  “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国继续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不会改变,但将有不同形式的限制,这毋庸置疑。”高梁说。

  记者手记

  拐点背后

  年初,有学者认为今年将是外资遭遇拐点的一年。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此话确有道理———在我国28年的改革历程中,外资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动”。

  最近的几大财经热点无不和外资有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即将并轨预示着外资超国民待遇的终结。“两税合并”的政策调整已经比较明朗,立法进程也基本确定。从全国人大的立法审议安排来看,有关草案在今年8月提交人大审议通过后,将在明年3月提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果顺利的话,应该在2008年获得通过并实施。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林哲莹“限制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言论,以及外管局未来将从“技术层面”对外资投资房地产加强监管和限制的传言,则暗示了政府对外资“投机面孔”的反感。

  而正在热议的《反垄断法》,以及本文提及的对外资进行的种种“限制”,也在这个夏天一股脑儿地出现。

  其实,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用赘述。数据显示,FDI(外国直接投资)主宰了中国出口额的50%,以及中国进口额的60%。FDI对中国GDP的直接贡献度高达20%。

  但同时也要看到,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一些因素甚至对中国经济产生着消极作用。比如外资在雇佣能力上愈发萎靡,解决中国就业的人口与他控制的GDP非常不成比例;大量外资流入带来的

外汇储备压力也让中国政府对待外资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一切要求我们必须对外资有一个重新的思考,或许在外资遭遇拐点的背后,是正在面临转型的中国经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