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建议货币紧缩与行政调控双管齐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08:1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见习记者 齐百钢 郑晓波 面对经济过热的苗头,紧缩性政策将如何出手?专家建议,紧缩政策除提高存款准确备金率、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外,还应配合使用行政调控手段。 采取更有力的行政手段
“抑制经济过热势头主要靠行政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开门见山地说。他认为,目前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增长率,以此来体现政绩。而要改变地方政府考核体制,不能只以GDP增长为考核手段,还要把环保、节能等纳入考核体系,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张卓元表示,“十一五”规划中的GDP增长率7.5%是正常增速,超过9%就很不适宜了。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势头不减,张卓元建议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诸如地方出售土地的收入等纳入预算管理,这样才能使地方不拿预算管理之外的大量资金去搞政绩工程,才能抑制各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 “紧缩的货币政策要配合使用行政手段,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同样指出,要采取有力的行政手段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当然,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也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步推进,否则必然导致投资过快增长使得经济过热。 左小蕾认为,抑制经济过热的一个直接的手段是加强行业调控,包括钢铁、水、电、天然气等资源品的价格调控。资源品价格上调会减少盲目投资与过剩生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过热。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调控也会发挥同样的作用。 行政调控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一方面,缺乏必要的金融环境和条件,特别是中国的货币市场工具还相当缺乏,甚至可以说是单一,目前尚无法完全依靠价格调控来对信贷和货币供应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地方行政干预也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地方行政的项目投资冲动会演化为金融机构信贷扩张,最终使得货币政策操作不能有效地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货币政策意图无法得以彻底实现。 利率杠杆或可动用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0.2%的数字是由胡锦涛总书记首先公布出来,左小蕾认为,这表明高层对经济的关注,也意味着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很大。可能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乘数效应,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能够按计划减少,紧缩的力度也可以大体计算出来。 相比之下,提高利率虽然可能会带来炒汇的风险,但目前与美元利率相比照,人民币利率仍有提升空间。同时,采用货币政策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市场化。 张卓元则指出,目前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必调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认为,紧缩政策是否实施,应该根据具体数据在今后的变化来作出评估,然后再作相应的政策调整。对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宽信贷,宋国青并不赞成。他认为,单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宽货币的局面,是比较差的手段。他认为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利率,同时,解决外汇储备增长快的问题,调整汇率是最有效的手段。 也有专家认为断定经济过热为时尚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目前只能说经济有过热的苗头,要加以警惕,警惕贷款的过度增长以及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的过度投资。他认为,贸易顺差的逐步减少、物价涨幅的降低及过剩的生产能力,都有助于抑制经济的过热趋势。张立群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但政策可以做有限的调整。最重要的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功能,明确政府职能。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