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232亿锁风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0:51 中国财经报 | |||||||||
汤锡麟 本报讯 据内蒙古财政厅的最新统计,2000年到2005年6年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32亿多元治理沙患,使内蒙古生态恶化状况呈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态势,昔日沙进人退的地方出现了人工绿洲,退化的草原重新染绿。
内蒙古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较为集中的省份,沙化土地遍布全区所有盟市和90%的旗县。据内蒙古财政厅有关人士介绍,为了遏制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中央财政逐年加大了支持力度,2001年至2005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65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14.8%提高到2005年的17.6%;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89万亩,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3.66%;土地荒漠化面积减少了约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了730万亩;启动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4700多万亩,使宝贵的公益林资源开始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生态建设总体战略转变。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距北京最近的大草原,也是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2000年,国家扶持锡林郭勒盟相继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施了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通过围封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同时,辅之以草原灭蝗、人工增雨、草场改良等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草场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据统计,全盟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由2001年的28天减少到2005年的6天。 据悉,内蒙古治沙防沙的“十一五”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将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突出重点、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讲求实效的原则,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