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家路美
近日,商务部发布《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报告(2005——2006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报告(2005——2006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5——2006年)》。
《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报告(2005——2006年)》预测,2006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将呈
现以下八大趋势:一是保持稳定较快发展态势,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万亿元,增长13%左右;二是供求状况继续好转;三是农村市场继续提速,预计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11.5%以上,与城市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四是餐饮业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全年餐饮业营业额将突破1万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五是区域市场发展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继续上升;六是消费结构继续升级;七是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品牌、绿色消费成为时尚,除汽车、住房、通信等继续热销外,餐饮、旅游、健身、教育、文化、节假日传统特色产品和服务等将快速增长;八是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但受价格改革等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预计在2%-3%之间。
《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报告(2005——2006年)》预测,2006年生产资料市场将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供需增长将随着投资、重工业生产增势减缓而有所回落,预计全年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超过15.5万亿元,增速12%以上;二是价格总水平以平稳发展为主,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全年价格走势可能由上半年的持续下降逐步回升,呈现前低后高趋势,预计全年平均价格总水平涨跌幅度在1个百分点左右;三是市场总体保持供需平衡,除少数能源和基础工业产品在局部地区或某一时段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及价格波动外,全年将总体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基本平衡。价格总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调整将逐步趋于稳定,预计“十一五”末市场流通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年平均增速10%左右。
《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5——2006年)》指出,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幅将在8%左右,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同比增长13%左右,超过7.5万亿元;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增长12%左右,超过15.5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5%以上,超过1.6万亿元。这为流通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