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全国经济普查 > 正文
 

专家解读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08: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黄泰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本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第三产业统计数据发生较大的变化,这跟服务业较为分散,常规统计难度大有关。比如家庭服务业,就很难进行客观真实的统计。这造成了实际数据跟统计数字之间出现了差距。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其它产业。本次统计结果应该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这种观点。

  对于发展服务业而言,不能拘泥于传统服务业,而要对金融、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给予充分重视。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本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中GDP出现了16.8%的增幅,这对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决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经过本次修正,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上升到40%以上,虽然依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但是也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比原来预想的要好。

  比如,我和一些经济学家对原来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交通运输业占全国GDP的比例比印度还要低。而现实情况是,印度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我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GDP规模的增大,使原来测算的投资、储蓄、出口、能源消耗等占GDP比例等数据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因此相关的宏观政策也应当进行重新考虑。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GDP出现较大幅度的修正在意料之中。数据修正并没有改变实际情况,一分钱还是一分钱。经过普查,对自己的家底摸得更清了。特别是有关第三产业统计数据的调整,让我们认识到,虽然相对发达国家,服务业还有差距,但没有想象中差得那么远。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没有必要针对经济普查的结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太大幅度的调整。因为虽然部分以GDP做分母的经济指标如外贸依存度等会有所调整,但总体的比重变化并不会太大。

  李光(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

  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从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结构比预想的更加合理。但是,只谈指标没有意义,还要看是否跟实际经济水平、消费水平相符。服务业最终还是为了人,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公共产品、服务的改善都需要加大力度。今后要通过资源整合等手段提高服务业的综合水平。

  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GDP统计数据出现了16.8%的增长,其实不是最近发生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且,此次普查时承诺统计数据不作为征税依据,所以私营企业占较大比重的服务业企业会如实报告,不像过去可能会发生为避税而低报。

  虽然我国的服务业规模已经比较大了,但是并不代表我国的服务业已经很强了,今后还需要注意服务业领域自有品牌的建设,国家仍然需要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比如咨询、设计等行业的发展,在这些领域建立起自主创新的品牌。

  钱敏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本次经济普查的统计结果对宏观经济政策不会造成根本影响。但是,通过本次普查,我们可以看到以往被忽略的经济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当继续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这些潜力巨大的行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就业。还应当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注重自主创新。

  (尹世昌、余建斌、苏显龙、李雅宁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21日 第五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