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协报告称中国审计准则明年底将与国际趋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07:19 新京报 | |||||||||
中注协表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局限性日渐明显,注册会计师不能有效地识别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本报讯 (记者 陈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昨日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建设情况专题报告》,报告称,到2006年底,中国将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
中注协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到2003年年中,中注协先后制定了6批独立审计准则,包括1个准则序言、1个独立审计基本准则、28个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10个独立审计实务公告、5个执业规范指南,此外,还包括3个相关基本准则,共计48个项目,基本建立起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报告称,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工作起步较晚,有些项目尚未来得及制定,对准则的修订也滞后于国际审计准则,此外,在制定时,有些项目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审计准则,导致与国际准则体系不匹配。 截至2004年底,国际审计准则已经生效的项目为46个。与其相比较,我国有24个项目不存在重大差异,比例为52.1%;有9个项目存在重大差异,比例为19.6%;有13个项目尚未来得及制定,比例为28.3%.此外,我国还有3个项目曾与国际审计准则相对应,不存在重大差异,但国际审计准则相关项目已被废止,我国仍然保留;有4个项目是我国特有的,不存在对应的国际审计准则。 此外,中注协表示,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日渐明显,注册会计师不能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在修订准则时应加以改进。 中注协表示,未来2年内,将在借鉴国际审计准则基础上全面修订和起草审计准则,加快审计准则制定步伐,到2006年底,使与国际审计准则相对应的项目达到46个,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