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合作发展 民营企业是否要甘当配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9:06 人民政协报 | |||||||||
在辽宁,掌控东北最大的陶瓷市场的是晋江人;在长春,全市几乎所有的木材、石材市场,都操控在闽商手里;而在黑龙江,福建投资人控股了当地最有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在绥芬河边贸口岸投资兴建了当地最高档的酒店东北振兴南资北上 客车行驶在东北辽阔的黑土地上,王振江一眼不眨地盯着窗外:“在广州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风景了,我们的风景就是高楼大厦。”
王振江扭转头来对本报记者说,“东北是个好地方,有成片待开发的土地,这里的原油产量占全国的40%,木材占50%,商品粮占30%,劳动力成本也相对低廉。这对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要素制约日益突出、投资成本急剧攀升的南方资本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王振江是广州一家民营化工企业的老总,此次来东北是随团参加9月2日至6日在长春举办的首届东北亚博览会。 博览会第一天,王振江所在的广东代表团在粤吉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一下子就与吉林省签了80亿元,记者在签约仪式上发现,无论是签约金额还是企业数量,民企都占了大多数,王振江就是其中之一。 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已经实施了整整一年,在一些国有企业还在深入考察,犹豫不决时,嗅觉灵敏,身姿灵活的民营企业却早已开始加速淘金的步伐。业内人士称之为“南资北上”。 南资向北再向北沈阳市工商联会长李卓然9月初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自从邀请2000家浙企入沈计划实施以来,李卓然和在沈浙江分会的五位会长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温州商会招商负责人表示,温州企业十分热情,不断地咨询“北上”事宜。 而据沈阳市计委主任汪涛介绍,目前在沈阳创业的温州人有6万多,开办各类企业1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在沈阳经商办企业的所有南方人共达22万,总投资900亿元。 同样据记者了解,在长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五个南方商会中也共有约3200个企业在长春落户。 近日,带团正在东北调研的江苏省姜堰市投资考察团负责人称:“过去我们开展经贸活动主要在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现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把自己的优势和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有效地对接起来,加快双方经济发展”。 的确,在记者连日来的多方走访中发现,这些南方民企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这个平台所吸引。 “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设备齐全等条件为民企的技术升级提供了低成本进行的可能,要知道在南方找一个熟练的车间技术工人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即使给高工资也招不到人。”从广州来到长春的民营企业家王振江吃过这个苦,对此感受尤其深刻。 然而,在这群北来的民资中还有一部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在于借助东北空港口岸的地缘优势,较内地可以更快地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获取更大的产业外围的合作,更进一步抢占东北亚市场,参与国际分工。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北紧邻日、俄、朝、韩,地处拥有近6亿人口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所以现在向北参与东北经济振兴,就等于融入了东北亚经济圈。”工作闲余读完浙江大学EMBA课程的浙江文豪鞋业有限公司的总裁王海,就是来到吉林长春的“项庄”之一。 无论怎样,进军东北的南方民企似乎都有些意气风发,王振江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经常津津乐道的一段话是,“在辽宁,掌控东北最大的陶瓷市场的是晋江人;在长春,全市所有的木材、石材市场,都操控在闽商手里;而在黑龙江,福建投资人控股了当地最有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在绥芬河边贸口岸投资兴建了当地最高档的酒店”。英勇北上的南方民资对东北的“攻占”似乎势如破竹。 南来的民营企业家们至少到现在还是踌躇满志,“哪里有发展的市场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东北振兴,是否真是民资眼中的一片美景? 路上仍有“前狼后虎” 据了解,在东北各省市近两年来经济开放政策的文本中,从市政府到工商联大都做了两手规划:对外加大力度吸引周边的韩资和日资,对内则将南资北上大潮中的民资作为重点。 但是,记者在今年东北最为重要的“首届东北亚投资博览会”上,除了看到广东代表团一下签80亿元眼前一亮外,明显感觉到民资,尤其是北上的民资并不是博览会的主角。 记者从会上搜集到的招商推荐材料上,给出的优惠政策也大多是针对外商的。除了在展台前多见小企业外,签约、论坛等会场,基本是难觅民企身影。 经常参与对韩招商谈判的吉林汽车工业办公室的高德爽对本报记者透露,“政府近年来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吸引民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个人觉得还是吸引日韩资更为重要。” 高德爽一脸无奈地将同是“涌向东北”的日韩资与南方民资做了这样一番比较,“这些民资和日资韩资是有差别的。日资韩资来投资的时候,带来的是比较成形的企业,模式和销售渠道都很成熟,发展持续性强,而且外资投资额大,战略、方向、项目等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确定的,规划都是5年10年的,发展潜力比较大;而民资毕竟规模不大,且投资方向一般不确定,哪个行业有利可图他们就朝哪个行业扎堆。” 对此,长春温州商会相关负责人在对记者的进一步介绍中证明了高德爽所言非虚,长春温州商会共有各种产业企业2260户,80%以上从事零售,批发贸易和服务业,由于受投资环境和经营形势的影响,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业从长春撤出。 也正是从这个层面,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的长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王主任理直气壮地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虑过与国内民企合作,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的合作看重的是对方的技术优势而非单纯的资本,而民企在产业技术上本身就是弱势;况且民企在进入一些行业时,除了资金限制还一直存在操作上的门槛。” 即使是外资选择合作伙伴,也多倾向于国企。 日本丸红(中国)有限公司的行政助理王莉莉表示,“我们现在在东北的合作,主要还是跟一些大的国企;对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我们比较感兴趣,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都愿意跟当地的一些大的、比较有信赖度的企业合作,站稳脚了之后,也不排除和民企合作的可能。” 如此说来,层出不穷已经或正在向北涌入的南方民资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该将如何规避自己的缺点,利用自己的优点在国资和外资嘴里分东北振兴一杯羹? 定位要甘当“配角” 据长春市外埠企业情况调查组的报告显示,南方民企的骨干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汽车零部件配套、生物制药和粮食深加工等行业,除了房地产开发外,其他主导产业完全符合长春本地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此,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王主任认为,南资北上必定会有发展的空间,东北振兴的机遇是世界的;但重要的是:“民企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尤其是意图加入本地重工业主导产业的民企。比如汽车,国家不可能再增加造汽车的民企数量了,现在有实力的民企即使能拿出10亿来加入汽车的制造行业,国家也不会批准的。这样民企就要转向产业链的下游,汽车的配套加工和零部件制造等。” “南方民企的优势在于比东北的老国企机制灵活,东北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占到整个工业经济的80%以上,这样的工业结构反而对以轻工产品为主的南方民企有很强的互补性。消费决定市场,'占领'东北,就意味着为南方的轻工业产品拿到了一个东三省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对南方民企在东北的发展抱有十分乐观的态度。 但他同时强调,“民企在东北的比较优势应当在制造加工服务业,他们与当地国企和外企最好的竞争就是避免竞争,即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民企要甘当'配角',互补合作,提供配套,在吸取了国企和外企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升级之后,再逐步向高端发展。” 事实上,为进一步对内开放,东北均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政府关注和服务的重点,有秩序地向民营企业逐级开放各个领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南资北上的路上尽管避免不了曲折艰辛,但趋势依然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