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全球化时代深圳开放空间在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8:47 深圳商报

  “特区新内涵”对话录(二十九)

  全球化时代深圳开放空间在哪

  对话者:

  冯苏宝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战略中心主任

  袁磊 深圳商报评论员

  WTO对我国的作用主要是推进全国开放格局的形成,推动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由于WTO效应,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新的格局。在这种格局当中,深圳进一步开放的空间究竟在哪里?围绕这个问题,本报评论员和综合开发研究院战略中心主任冯苏宝展开了对话。

  袁磊:深圳特区走过了以开放促改革的道路,由最初“三来一补”引进外资的初级开放阶段到进一步开放,产品、服务、劳动资本走出去;如今深圳开放走到了新的阶段,面临着建设国际大市场的课题,在中国的开放过程中探索着一条走国际化的道路,利用国际规则发展自己。在此先跟您请教深圳开放的一个前提问题,中国是不是已经达到充分开放的程度?WTO的进程是不是代表一种开放的理想模式?

  冯苏宝:从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看,中国改变过去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封闭状态,以一种开放姿态,应对世界的变化和环境挑战,顺应当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全球化精神,打开了国门,将外部世界的生产要素、产品、技术、管理经验放了进来,并进而参与了国际分工,吸引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和流量,进行了跨越国界的产品制造与流通,这些开放举措,刺激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外向型、国际化程度,同时也对全球贸易以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按照国际上有关研究机构的看法,中国的开放度同与国际市场的连通度在今天已达到“异乎寻常”和“前所未有”的程度。按照今年年初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研究表明,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贸易开放度以及贸易政策方面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然开放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它涉及到当今争议颇大的全球化问题,涉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扩张性,涉及国家、民族、文化以及相关的意识形态产生的隔离机制,因此,无论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开放都是一个有限制的概念,在实践上具有由各国国情及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特定含义。国际社会关于开放问题所形成的共识及其实践,现阶段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袁磊:今天回溯深圳对外开放的历史道路,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冯苏宝:深圳特区的开放事业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开辟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代表的以园区经济吸引合资独资企业,到外资参与城市高楼群、商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以港澳台为主体的加工贸易企业蜂拥而至,再到国际大型制造业企业、跨国公司、科技企业和以金融、商业、分销网络为主的服务业大规模地进入,到今天,已以一种乘数效应,形成了外向性因素进入的洪流之势。在深圳的发展思路上,也相应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伸展线:由单纯推进外贸出口,到建立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到用知识资金密集型和高科技提升产业结构,再到全面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结构。这之间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向国际化。在这场开放运动中,对内开放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区所具有的特定空间实际是为国内外的商品、劳动力、资本、企业、技术等生产要素提供了一个自由流动、相互结合、嫁接的场所和舞台。深圳正是正确运用了“外引内联”这一重要策略,导演出开放事业的雄壮剧目来。

  开放是深圳特区实践中的一条历史主线,它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是经济管理、政府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创新的基本依据。从根本上说,开放是特区最重要的使命所在。

  袁磊:WTO的实施实际上框定了开放的边界,那么深圳如何利用WTO的规则深度融入国际市场?WTO后深圳开放的空间在哪里?

  冯苏宝:关于深圳未来开放空间的评估和界定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国际经贸关系层面,深圳可以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及其进程安排,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作“及时”、“准确”做到位,这方面的开放空间主要在制度领域,如政府管理体制、透明度、通关效率、法律服务、市场管理、中介组织等。在方法上,深圳主要应采取“以开放促改革”的既有路数去有效推动这些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在方向上,深圳应该把更重要的开放空间定位在如何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如何实施国家战略性的贸易政策方面。

  在区域开放方面,主要通过加强深港合作,以期取得一种制度性安排上的质的突破,其取向是共同市场。共同市场可以成为“次区域合作”和CEPA的逻辑发展和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形式。应该说,深圳特区最重要的开放空间,就在于区域开放领域。

  在行业开放方面,重点是实行投资自由化,进一步开放各类投资市场,如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电信、铁路、港口、民航、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公共事业、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等,按照有关国际公约开放物流运输,争取开放天空,对政府及公共机构的投资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在行业开放方面,要坚持对内对外平等开放,特别是对内开放,是深圳特区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最大的传统优势所在。只有坚持将自己定位在为国内外的商品、劳动力、资本、企业、技术等生产要素提供一个自由流动、相互结合、嫁接的重要场所和舞台,才能继续找到开放空间。(袁磊整理)


  爱问(iAsk.com)深圳 相关网页约13,446,46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