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中国人民银行 > 正文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0)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21:35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专栏 6:工业企业效益分析

  200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1%,比上年同期回落2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较快。据此,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微观主体的自主发展能力减弱,宏观经济有可能会出现转折。对此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企业的效益状况一般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市场价值等进行比率分析。就盈利能力来说,较好的衡量指标是各种利润率,如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越好,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利润总额指盈利企业的盈利额减去亏损企业的亏损额。

  成本费用总额是指企业销售(营业)成本、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资产总额收益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利润总额增长率受基数影响,如果企业上年的利润基数为零,利润的增长就有可能是无穷;如果企业扭亏为盈,利润由负转正,则无法衡量利润增长率;如果利润基数很小,利润的些许增长,利润增长率就会很高,但这并不能表明企业效益相应大幅度提高。

  我国39个工业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7(以下简称利润率)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利润率上升或保持平稳。2005年前5个月,我国39个行业算术平均利润率为9%,比上年末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平均利润率为31%,比上年末提高7个百分点;加工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为5.5%,比上年末降低0.4个百分点,降幅有限;水、电、燃气平均利润率为0.7%,比上年末降低2.1个百分点。

  造成加工制造业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动力、燃料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加工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幅。分行业看,我国大多数加工制造业能消化吸收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利润率继续上升或保持基本不变;只有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因受上游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率明显下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两个行业利润率下降,成本上升是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这两个行业的过度竞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2000年时利润率曾高达7%,2005年5月已降至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利润率在2003年时超过8%,2005年5月已降至3.5%。在加工制造业中,除个别行业外,一个行业利润率的高低基本和这个行业的垄断程度成正比,如烟草制品业的平均利润率居各行业之首,达到35%;其次分别为医药制造业(9.5%)和包括酒在内的饮料制造业(8.4%)。充分竞争的行业主要有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这些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在3-4%左右。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0)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0)

  造成目前水、电、燃气行业亏损或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扭曲,如水全行业亏损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水价过低,不能覆盖成本且浪费严重;电力行业利润率从2004年的8%降至2005年5月份4%,主要是因为电价的上涨跟不上煤价的上涨。

  总体看,造成目前部分行业利润减少或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价格扭曲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从而抑制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加快价格体制改革,理顺各种价格之间的关系。

  (三)各种价格指数平稳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涨幅平稳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累计同比上涨2.3%,其中一季度上涨2.8%,二季度上涨1.7%。从食品和非食品的分类看,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减弱,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提高。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4.4%,影响CPI上涨1.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5%;非食品价格上涨1.2%,影响CPI上涨0.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5%。在非食品中,石油类能源价格上涨12.7%,影响CPI上涨0.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7.5%、13.6%和13.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CPI上涨0.9%。从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分类看,2004年11月以来我国服务项目价格涨幅一直高于消费品,且保持上升趋势,值得关注。2005年上半年,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消费品价格上涨1.9%。

  生产价格(PPI)涨势趋缓,但仍居于高位。上半年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9%,其中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在6月份同比分别上涨16.2%和17.1%。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6%,其中在6月份原油同比上涨32.7%,汽油上涨16.9%,柴油上涨16.1%,煤油上涨13.6%,原煤上涨26.1%。各类钢材涨价在3% - 9%之间,铜、铝、铅、锌、镍的涨幅在9.5% - 21.3%之间。上半年,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之差为4.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0.8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消化上游价格涨价的压力有所减轻。

  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2004年末,国际原油价格曾出现较明显的回落,但从2005年2月下旬开始出现了强劲反弹。2005年4月4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的5月份WTI期货价格上涨至每桶58.87美元,为该市场在1983年3月启动石油期货交易以来的最高价位。5月下旬,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回落至46-50美元的水平,但6月份反弹走高,超过60美元。

  进、出口价格双双回落。一季度和二季度,海关出口价格涨幅分别为7.6%和2.6%;进口价格涨幅分别为10.1%和6.2%。其中,6月份,出口和进口价格涨幅均为1.2%,贸易条件有所改善。

  劳动报酬增速有所减缓。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累计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4.6%,比一季度减缓1.8个百分点;平均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3.2%,比一季度减缓1.7个百分点。

  GDP缩减指数低于上年同期。上半年,我国名义GDP增长率为14.7% ,实际GDP增长率为9.5%,两者之差达到5.2%,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

  总体看,2005年上半年各类价格指数平稳回落,为国家调节水、电、燃料、城市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价格创造了空间。适当提高这些公用事业的价格,可以理顺价格关系,让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