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金融蓝皮书 称未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 02:24 京华时报 | |||||||||||||
社科院发布2005金融蓝皮书 本报讯(记者 陈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昨天公布2005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针对当前国内有些研究者提出的中国已出现“工资—物价轮番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观点,《报告》予以了否认。
中国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观点缘起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两大经济形势:一是国际原油价格、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攀升,钢材价格仍在上涨;二是去年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相继出现一定程度的“民工荒”问题,民工工资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对于这一断言,《报告》提出了三点异议。首先,认为中国原材料价格上涨没有传导到最终产品价格上是与事实矛盾的,中国的三种价格指数———原材料价格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的时间分布基本上是同步的;第二,虽然2004年国内原材料价格指数达到10%以上,CPI指数达到2.8%,但是,扣除粮食价格影响之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只有0.6%,而家庭耐用消费品、通讯设备、服装等许多产品的价格指数依然在负位徘徊,所以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加价;第三,“民工荒”及民工工资上涨的问题只不过出现在部分地区和某些时段,部分地区还存在民工过剩的现象,不能以此断言国内劳动力成本价格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