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抛出万亿蛋糕 MBO是否成境外资本盛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23:13 时代信报 | ||||||||
信报记者 陈伟/文 凯雷集团并非惟一一家在内地设立常驻机构的外资创投公司。 事实上,2003年以来,华平、集富等投资巨头也相继在国内成立办事机构;3i、NEA、Accel Partners等外资主流创投机构的身影亦频频在中国出现,千万美元级的大额投资频繁
已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除了产业投资者,还有财务投资者,除了凯雷,还有譬如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等跨国投资机构。据世界银行新近的估计,全球各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基金总量在14万亿美元以上,目前至少有7万亿美元的游资,而其中每天有1万多亿美元游荡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寻找归宿。 国企改制 万亿蛋糕 无一例外,这些巨头来到中国,眼中盯得最紧的,就是中国的国企改制。 这个蛋糕有多大? 中国首家经政府批准的直接投资基金大型专业管理机构、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单祥双在4月21日举办的“2005年亚太创业投资峰会”上指出,目前央企总资产为10万亿元,净资产为4万亿元,去年的利润为5000亿元。如果引进20%的战略投资者,按5倍市盈率计算,央企改制需要引进5000亿元的资金。 上述数据并没有包括地方国企。国资委研究院党委书记李保民曾表示,地方国企资产至少有3万亿元。 尽管这些资产不一定都具有投资价值,但即使打5折,甚至3折,仍有数千亿元的投资机会。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强对此有同感。他认为,国有企业转制,对创投业而言,是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境外资本 机会多多 但这个机会似乎更多的给了境外资本。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去年,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上扮演主角的,仍是财大势雄的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无论从投资额、投资项目还是投资效益上,都只能充当配角,甚至有萎缩的迹象。 4月25日,著名的创投研究机构清科公司,其总裁倪正东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投融资论坛上做了《中国创业投资总体形势》的报告,从公布的《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研究报告》显示,中外创投机构在我国的投资额为12.69亿美元,其中约75%的投资来自境外投资机构。 而在刚刚结束的2005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同样显示,2004年许多新的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在众多利好因素的驱动下,纷纷进入中国,并进行实质投资。海外风险投资机构不但推动了盛大、蒙牛、腾讯、李宁等公司在海外上市,还投资了阿里巴巴、分众传媒、大唐微电子、唯上科技、天融信、银联商务、宁夏红等企业。 本土投资 先天不足 “内外资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重庆雅狐资讯公司,曾经是重庆本土惟一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但无奈先天不足,涉足的投资项目寥寥,其董事长樊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创业投资机构是“两头在外”,即资金来源在外和退出在外,而本土的创业投资机构既缺乏资金来源,又缺乏退出渠道,两者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从2002年起,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额在创业投资总规模中所占的比例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樊韬认为,中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是短期的,而投资项目是长期的,这造成了投资来源和投资收益、投资周期的不匹配。 价格双轨制 获利路径 在民族风险资本力量已经很弱小的情况下,资金实力雄厚、操作经验丰富、先天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投资机构更可以在国企改制这场盛宴中风卷残云,大手笔地将对中国优质企业的并购进行到底。 “但必须注意到,资本运作最大的驱动力来自博取利益的要求,在最迫切的国企引资背后,尚需关注产业发展延续和地方经济的长久生命力。”科技部党组成员张景安在论坛上表示。 “有些因素确实值得警惕。”重庆市政府一位姓王的官员表示,境外风险资本参与到国企的改制,无非是利用自己对市场化的国际资本市场的熟悉和先天优势,获得大量的利益。这个模式称之为新资本价格双轨制,具体方式为:“高价(地方政府眼中的高价,是外资眼中的低价)进入——取得资本控制权——转手倒卖——获利退出”,一句话总结,就是以美元换资源,再回过头去,把资源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跨国同行业公司或者国际资本市场。 提防陷入 寻租陷阱 该人士认为,新资本价格双轨制使得产权改革难以通过地方政府的调控加以解决,地方政府部门无能力也无远见进行这方面的治理和改善。因此,可以说,目前这种资本价格的双轨制,使地方政府有可能带着其控制下的地方明星企业,陷入到国际资本市场寻租的陷阱。 尤其令人猜测的是,在这场国企改制的盛宴中,最受诟病的就是产权定价,不仅MBO、民营资本收购遭到质疑,境外资本又是否存在以过低的价格获取企业资源的可能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