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家外汇管理局 > 正文
 

汇率政策与外管局长更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11:07 和讯网-《财经》杂志

  记者述评

  尽管汇率机制的变化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但汇率问题不会因为人事更迭发生政策趋向上的变化

  □本刊记者 张小彩/文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胡晓炼出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这本来是缘于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去职的系列人事变动之一,而部分市场舆论则浮想联翩,甚至出现“人民币升值”的传言,当属缺乏依据和逻辑的臆想。

  其实,论及前外管局长离任而胡晓炼接班,更值得关注的并非汇率政策的重大变化,而应是外汇体制的技术操作方针;于此,当前又以外国资本流入的相关政策规定、中国逾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等问题最为重要。早在郭树清调任建行董事长之时,海外观察家在推测可能的继任人选时,其关注点就多集中于这一层面。胡晓炼的任命,当在此层面做出了回答。

  46岁的胡晓炼1981年毕业于人民银行研究生班,与现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等同为“五道口一期”,在中国金融界可谓资深;胡亦系“老外管”,任职外管局20多年,素有“谨慎细致”之评。应当承认,胡晓炼接任外管局长,显示有关当局在这一岗位上更看重“技术官僚型”人物,其用意在于政策的连续性,且这一目标想必也是可以实现的。

  在分析中国外汇政策走势之时,人民币是否升值、何时升值,可谓持续性热点话题。舆论猜测不断当可理解。

  不过,就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不久前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所说:“(汇率改革)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这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

  “两会”结束后的3月2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面对多位外国专家的提问时,也曾公开表述他对汇率问题的看法。

  花旗集团副董事长斯坦利费希尔当时评论:“采用钉住美元汇率,使你不可能及时预测危机;如果美元定值过高,你的外汇储备就会减少,反之就会很快积累很多外汇储备。”他表示,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有一种恐惧感”,“越晚解决这个问题,就会碰到更难以解决的问题。”外汇储备增加已直接造成了流动性过多的问题,一些外国专家对央行是否有足够的工具和能力冻结这部分流动性表示怀疑。

  周小川对此显得胸有成竹。“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包括今年,我们还是很放心的。”他回应道,“我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或许在他看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然不小,但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至少在今年还可以应付;现在还有时间为汇率制度的调整进行基础性建设。

  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需要央行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为控制通货膨胀,又不得不用央行票据将货币回笼。2002年以来,央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以对冲由于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博士计算,去年央行发行票据达1.5万亿元;200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央票余额近1万亿元。今年形势更严峻:央行票据存量中有9400亿元将在2005年内到期。央行不得不更大量地发行新票据,以回笼新发的基础货币,并对冲到期票据。

  不过,央行已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央行票据的操作技巧和效率。比如,从2004年底开始发行三年期的央行票据,采用定向发行的方式发行央行票据等,以期通过对现有工具的改革与创新,达到最大的货币政策效果。市场甚至预期,央行为冻洁流动性,会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从大环境来看,央行的信心亦不无道理。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资流入、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巨大流动性;二是出口商品价格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美元利率进一步上调,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减小。同时,中国商务部在进出口贸易政策方面,也会缓解由于出口价格问题给汇率带来的压力,比如出口退税政策的退出、对纺织品出口征税等政策。

  早在今年1月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上就有专家认为,周小川“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新提法,与原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结合其他迹象,可能意味着外汇体制改革步伐会加快。

  但是,这种加快很可能在于新产品的推出和外汇市场建设。

  周小川也提到:“我们要更好地去设计最基本的制度,并且能够批准一些非常复杂的产品。”此外,消息人士称,5月18日,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将开始采用一套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系统;美元坐市商制度也在研究之中。

  当然,周小川没有轻视资本流入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冻结流动性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是总有一天利率不会像今天这么低,到时必须要有解决方法。”他说,“以后我们一定还是会向着汇率的平衡点去发展。”

  周小川的这些看法,或许正可成为理解温家宝今年“两会”所言的技术注解。在中国外汇政策重大变化必由最高层确定的现行体制下,体味这些看法,恐怕远较盯住外管局长的人选更有价值。

《财经》杂志2005年4月4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AIG遭遇丑闻自清门户
“中国普马”遗产 沪深股市
“中国式连锁”举步维艰 盈利定向才是核心问题
美国普马昔与今 香港股市
财经观察 房地产调控可能是最好入市机会
资金易得性催生“中国普马”泡沫 商界·现场
经济学家 德勤联姻北京天健
胡祖六:宏观调控的五个“反思” 商界·动态
德龙:中国外汇制度困境 公司与产业
文萃 中航油还债陷入拉锯
观点评述 铁路分局撤销争议
含岭:防范银行罪案挑战重重 “洋品牌”双重标准受挫
评之评:监管制度、技术与金融反腐败 财经速览
经济全局 焦点
房地产:扬汤止沸还是釜底抽薪 事件
国资委首次实施国企托管 中国周边
农产品外贸“逆向调控”探源 科技风尚
汇率政策与外管局长更迭 人物志
市场与法治 读者来信
郑州“隐名股东”讼案背后 财经专栏
法眼 随笔
季卫东:掩耳盗铃可成真? 范蠡的特异人格
背景:“不予受理” 楚汉之争
法治·动态 “长寿剧”为何短命?
资本与金融 读书
张恩照案与IT采购玄机 本刊4月荐书
传票从美国发出之后 书摘:20世纪上半叶的稿酬版税
基金赎回的预警时刻 逝者
摩根士丹利“哗变” 乔治·凯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胡晓炼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