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难题 10多年后谁来为中国两亿民工养老(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1:48 《经济》杂志 | |||||||||
政策性歧视 如今在冯秀乾的重庆川江针纺有限公司里做文员的成都女孩小王,曾在广东打工四年,那里的企业一般只为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买养老保险,小王在广州时的工资较高,自己每
2004年,小王离开广州到重庆綦江时被告知,如果开了证明,她能够转走自己缴纳的那一部分养老保险金,但因在綦江重新上保险比较麻烦,因而同她一起回来的朋友们都还没办理转移手续。不过,小王有一张从未使用过的保险卡,在网上可以查到自己的个人账户:缴纳了4年,有3000多元保险金。 胡世博说,由于尚未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如果农民工要异地转移保险金,则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部分,即相当于自己的没有利息的储蓄,企业和社会统筹部分大都不能转移,而输出地也没有接受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措施。 事实上,多数地方政府要求农民工买养老保险,主要是为了弥补现在的支付不足,如江苏省丹阳市,现有城市人口的养老保险有很大缺口,国有企业转制职工的保障也严重不足,因而收取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金,用来支付当前的不足。 “农民工具有流动性和短期性,他们人走了,顶多只能带走自己缴纳的那一部分,只占其养老保险金的30%,”胡世博说,他们很难享受到足额的养老保险金。 据广州市的有关规定,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是按当地上一年的人均年收入的60%作为基数,再提取21%作为农民工养老保险金,其中农民工自己缴纳8%(每月为100多元),企业缴纳13%(近200元),尽管大多数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但实际上,企业支出的保险金,只有3%进入工人的账户,10%作为社会统筹并未进入。 据调查组透露,即使在广州,社会统筹部分估计已经被挪作他用,社保局没有什么资金实力,以至于40%的个人账户成为空账,即个人缴纳的部分也被挪用了。 而全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2004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一次会议上透露,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已超过6000亿,并以每年1000亿的规模在扩大。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周庆行教授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说,现今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险,基本上是现收现支,即“挖东墙补西墙”,按规定每年的新增人员在领取养老保险费时,财政无力负担,加上一些陈年老账,就只好动用其他人缴纳的保险费支付,这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金。 因此,这就造成了现实中农民工养老保险推进不力的两大瓶颈。首先是企业主大体相似的心态,即花钱为农民工买保险,但农民工并未得到实惠,反而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果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所有企业都买了,竞争的环境才会相对公平一些,”一些企业老板说。 其次,很多农民工也不愿意买养老保险,因为他们不大可能在一个企业干15年,而即使满了15年,离开打工之地时,仍然很难享受到。尽管农民工对公共财政的贡献也十分巨大,但他们并未享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相应的福祉。 周庆行认为,这是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个制度缺陷,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存在了20年,直接导致“一城两制、一企两制”,而在社会福利上又往往优先考虑城市人口,包括养老保险问题,因此,除了财政、税收等体制需做调整外,必须对具有某种经济待遇和社会福利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农民工才能真正享受到养老保险。 对于异地转移问题,陈万志认为,必须实行全国统筹,办理统一的保险卡,将农民工个人、企业和地方统筹部分都打进卡里,一旦离开,所有账户也随人走,接受地区的社保部门也不难办理转移手续。 “要想靠企业主的良知来推行养老保险是不现实的,因为有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陈万志说,这一项社会推进工程,必须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