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造城(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4:59 《小康》杂志 | |||||||||
每个人都有一座城 本刊记者 李远夫 文 按照邓小平设计的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必须达到70%-80%。这意味着最近数十年里,中国将有7.2-8.8亿
“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我们已经置身这个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城市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如潮一般高速推进,冲击着中国根深蒂固的社会和地域结构,势不可挡。我们在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的思考、选择和行动,将显得极为重要。 站在城市考虑城市,这会使我们总是片面地考虑城市化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治安混乱、交通堵塞、人口爆炸等,从而采取一些消极的对策(如限制人口流动、不平等的就业政策),最终使城市规划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实质上限制了城市发展。 站在农村考虑农村,我们则永远都要输血。纵使政府的财政是无限的,可以给每个农村都修建高等级的公路,但农民还是得起早摸黑到田边地头,对社会经济贡献依然很低。政府也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否则就是劳民伤财。 所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城市化。要造城,造更多的城,造更多更多的城————而我们的问题只在于:这些城市怎么造?谁来造? 随着投资、就业、分配等的多元化,中国已经出现若干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大家已经开始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城市怎么造、谁来造,已经不需要也不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因为每一个人对城市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一座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显示不同的矛盾,没有人敢担保说,造城时已经考虑过所有的合理要求。 地方政府过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的作用还会十分重要——但在造城运动中过多的干预了市场,不少政府决策缺乏科学与民意基础,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直接影响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引致盲目竞争、不公平竞争。 一座新城市的建造、发展及其角色定位,更多地取决于地理空间自然禀赋,更多地取决于市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一座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