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种粮大户的三年收支账:真实反映农村巨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09:30 新华网 | |||||||||
新华网武汉12月29日电(记者詹国强、杨兴国)湖北省京山县钱场镇严李村三组村民徐艾花,和常年生病的丈夫熊守芳一起租种村里的149亩撂荒田,苦心经营3年,不仅解决了丈夫的治病费,还供养了2个孩子念书,使她一家过上了宽裕的日子。一本普通的3年种田收支账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今年38岁的徐艾花原有5亩责任田,一年辛苦到头,难以养家糊口。1991年,他们把5
记者问起这3年的种田收成,徐艾花从家里拿出一个用学生练习册做的账本。记者打开一看,3年种粮的每一笔收支账目记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 徐艾花说,一下子承包149亩田,我们压力很大,手里没有一点积蓄,生产完全靠贷款。我们心里想,种田只要肯花力气,舍得投入,就一定有收获。头一年,他们找亲戚借了5万元,向银行贷款5万元,一共把10万元投进田里。其中,买拖拉机、割谷机、旋耕机花了5.6万元,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开支了3.5万元,请季节工300个开支9000元。当年,149亩田收获了18万斤稻谷,平均每斤卖到0.55元,收入9.9万元,上缴税金1万多元,除去生产资料等成本,现金纯收入40378元。 徐艾花告诉记者:“第一次种这么多田,没什么经验,产量不高。但手里有了活钱,丈夫看病不愁了,我们有了盼头。” 2003年,徐艾花种了50亩小麦和149亩中稻。主要开支是生产性物化投入,花去53006元。粮食总收入84920元,除去53006元开支,当年现金纯收入31914元。 丈夫熊守芳告诉记者,辛辛苦苦种了两年的149亩田,回头一算账,现金纯收入72292元,还不够还借债和贷款。熊守芳说,这不能说明我和老婆无能,也不能怪我们没使劲,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太低了。想到这些,这对夫妇甚至有点灰心丧气,当年冬播,只种了17亩小麦,比上年减少了三分之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徐艾花夫妇看到了种田的希望,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他们盘算,今年只有多产粮食,就有钱可赚。于是,他们提高了复种指数,种了75亩双季稻。 说到今年的收成,徐艾花喜得合不拢嘴,收支账本翻得“沙沙”直响。她告诉记者,去年50亩小麦基本保本,今年17亩小麦单产500斤,平均每斤卖到0.69元,比去年高0.22元,小麦一季就纯赚4618元。今年早稻75亩、中稻60亩、晚稻89亩,水稻复种面积224亩,比去年水稻种植面积增加75亩,稻谷总产19.45万斤,平均单价卖到0.759元,比去年的0.6元高0.159元,产值147635元,除去60524元生产成本,水稻一项现金纯收入87111元。 “今年不光是粮食价格大幅提高,减轻负担和种粮补贴也给我家带来很多实惠。”徐艾花翻开收支账本,一笔笔地告诉记者:每亩农业税及附加37.87元,比去年的78元减少40.13元,下降51.45%;国家给的种子和种粮补贴4878.4元,每亩平均32.74元。她算了一笔账,上缴国家的税负与国家的直补款相抵后,她家实际负担亩均只有5.13元。徐艾花越说越兴奋,两眼露出喜悦的光芒,说:“今年的好政策,让我家彻底来了个大翻身!” 熊守芳告诉记者:“看到种田有赚头,村里不少撂荒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来要田种。我的3年承包合同正好也到期了,田拿走我没有意见,但希望国家的农业政策稳定,粮价稳定,庄户人能有今天不容易啊!” 村会计何中说,今年农村形势是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全村200多户今年都有大幅度增收,这主要是政策好、粮价高、天帮忙。村里有很多人都购买了农用机械,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过,大伙儿对生产资料随意涨价意见较大,感觉没人管,一袋碳胺去年25元,今年一下涨到36元。另外,农业技术推广比较薄弱,大家种田很盲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