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加大部委态度变强硬 经济普查步入关键时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04:38 第一财经日报 | |||||||||
一方面是经济普查进入“登记标准时点”倒计时,一方面是普查仍面临重重压力。12月28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察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公告 本报记者 杨茜 发自北京 经济普查中存在的问题正使得“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随着12
“(这些行为)如不加以坚决制止,将会严重影响普查数据质量,导致普查的失败,浪费国家为此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国家统计局28日向媒体发出的郑重公告中的开场白。 这些行为早在普查准备阶段就被发现。第一个问题仍是调查对象的配合问题。公告中说,截至目前,仍有少数普查对象不配合、不支持,不如实、不按时提供普查资料;第二个是人为修改普查数据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地方为了掩盖矛盾,要求普查数据与历史数据相衔接,人为修改普查数据”;此外,“个别普查机构、普查人员不加抵制,甚至参与弄虚作假”。 这些问题最终催生了国家的强硬举措,从昨天(28日)发布的这份公告就能看出。这是一份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察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公告,这也是三部门2004年联合发布的第一份公告。 撇开作为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不说,仅从这次普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已经使其带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色彩。 有权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亿元经济普查专项经费。但这只是个开头。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2004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透露,财政部2005年还将按计划安排1.4亿元资金,2006年还有1000万元。 上述经费尚未包括地方政府拨付的金额。贵州省普查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普查所需经费大部分来自于地方政府。 与此同时,从2003年开始,普查工作就已经开始酝酿。这在今年的9月份的清查过程中尤显突出,全国共有1000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投入到了挨家挨户的地毯式清查工作中。 一位统计人员告诉记者,国家统计局目前估计将涉及的普查对象为500多万个法人单位、700多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300多万个个体经营户,但实际情况肯定会超过这个数。尽管这样,接下来的普查工作仍面临着重重考验。来自财政部门消息说,截至目前,仍有一些地方的普查经费尚未落实到位,特别是少数贫困地区的区县、乡镇和街道普查经费尚未全部落实,有些地方虽然到位了一定的资金,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口,不能完全保障正常工作需要。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上周举行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说:“对因资金不落实影响全国普查工作进程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地区或部门领导人的责任。”廖晓军还表示,普查结束后,各级审计和财政部门要对普查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普查自身的复杂性也考验着1000多万普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宋兰介绍说,作为一次综合性普查,此次普查仅调查表就有50多种,调查指标近千个。“稍有不慎,就会给数据质量控制带来隐患,甚至给整个普查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