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需要外资 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搁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1:11 和讯网-财经时报 | |||||||||||||
美国众议院税务委员会通过的《本土投资法》,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为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与此同时,中国暂且搁置两税并轨,绝非无的放矢;尽管如此,商务部有关人士同时向《财经时报》记者透露,两税并轨依然是大势所趋,三四年之内将会实现 本报记者 金山
甚嚣尘上近2年的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以下简称:两税并轨),近来平息了下来。但作为主管外资工作的商务部所受到的指责并没有因此而停歇,因为很多人士指出,此次没能实现两税并轨的主要原因是商务部的阻挠。 “我们并没有阻挠两税并轨的步伐,商务部只是出于保护吸引外资的立场,提出要展缓并轨,因为现在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只有税率的优惠,在中国还需要外资的今天,这种最后的优惠有必要维持下去。”商务部有关人士对《财经时报》作出了上述解释。 或许并非巧合,就在两税并轨搁浅的消息传来之时,一则源自美国的消息引起了国人的关注。这则消息称:美国众议院税务委员会通过的《本土投资法》,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为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 由此可见,中国暂且搁置两税并轨,绝非无的放矢,他很可能是中国在感受到来自大洋彼岸巨大压力的前提下,所做出的应对动作。尽管如此,商务部有关人士同时向《财经时报》记者透露,两税并轨依然是大势所趋,“三四年之内将会实现”。 并轨不合时宜 这位人士对《财经时报》指出,商务部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反对两税合并”,商务部的态度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资政策不宜出现大的变动。 中国从改革开放伊始就进行吸引外资的工作。当时,为了能吸引外资,中国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且出台了《外商投资企业法》、《外商合作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多种法律,对外资的投资优惠政策进行保护。 但随着中国入世,这些法律都进行了变更。“目前真正对外资的鼓励措施只有《税法》了”,因此商务部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如果再取消税收优惠,势必会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力度造成负面影响”。 此前一些部委提出,取消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不会影响到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的看法,因为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不是因为税收优惠的原因,而且按照跨国公司所在国的法律,这些公司的利润在汇回本国后,还需要再次上税。 商务部的人士对此则指出,中国已经同100多个国家实行了“税收饶让”制度,也就是一个企业在中国缴税后,就不必再向所在国征税。因此,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是给了外资企业一定的特别利润空间。 此外,大的跨国公司由于资本的规模效应,对于税收优惠也许并不介意,但来中国投资的很多都是中小企业,8%的税收幅度对于一个中小企业是不能忽视的诱惑,因此商务部认为,一旦取消税收优惠,这部分外资可能就会转向印度、越南等有税收优惠的地区,这无疑将影响到外资进入中国的热情。 两税并轨之后,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提高,势必会影响到那些“假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在这一点上,商务部和其他部委,没有任何分歧”。 “假外资”是指那些通过其他渠道“走出国门”,而后以外资身份回到中国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的资本。商务部有关人士认为,这种“假外资”其实也算是外资,因为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只要来自中国关境之外的资金都是外资。“同时,这种外资也确实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了作用”。 “假外资”是对税率最为敏感的资本,一旦“税率升高,这些资本一定会立刻撤离”。除了来自美国的压力之外,商务部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考虑,才提出暂缓两税并轨实施的建议。 但同时这位人士也强调,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一定会被取消,两税并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位人士指出,“最晚三四年内”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就会统一。 地方政府需要外资 商务部有关人士同时证实,地方政府对于外资的渴望,是中国政府决定维持现状的关键原因。 此前,中国工商总局发布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的软件、饮料的软包装等多种行业都受到了外资垄断的威胁。但商务部这位人士似乎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安全,已经由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加以保护”。其中规定了外商投资的范围分为4类:禁止、限制、允许、鼓励。“国家需要保护的产业都被列入了禁止和限制的范围内”。 上周,商务部和发改委又发布了修改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因此,商务部这位人士认为,工商总局出于保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可以认为一些外资垄断了一些行业的发展,但不应该上升到产业安全的高度。 这位人士同时指出,如果一个产业受到了外资侵害,相关产业或地区的政府部门就会出面,要求中央改变目前的外资政策,限制这类外资的进入。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提出这样的需求;相反,现在地方政府对外资的进入持欢迎的态度”。 近日,商务部放宽了地方政府审批外商投资项目的权限。很多此前必须由商务部审批的项目,现在只需要报商务部备案即可。“这项规定的实施,实际是适应了地方对外资的迫切需求”。 这位人士分析认为,地方政府不赞成两税并轨立即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两税并轨限制了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性的优惠措施吸引外资的空间,而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目前缺乏资本,利用外资弥补仍是重要手段。 外资不过剩 在采访中,商务部有关人士反驳了外资过剩的说法。今年年中,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引进的外资过多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经济安全。商务部的人士认为,这份报告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报告,引发了今年以来人们对外资在中国作用的重新认识。 据悉,目前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学术界对外资的看法分为两种:外资过剩和外资适度。商务部的人士认为,中国的外资显然并过剩,因为中国累计使用外资的金额是5590.23亿美元,其中有近一半的资金已经撤回;在中国目前注册的外资企业共有504568家,但实际运行的不到2/3。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上周的讲话也佐证了这位人士的说法。黄海称,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被大大高估。由于中国没有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统计,因此“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概念被普遍使用,但这一指标没有反映出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运营及撤资等情况。到去年底,中国利用外资存量约2500亿美元,仅为5014亿美元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累积金额的一半。 同时,外资在中国固定资本投入的比重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按照商务部的统计,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是535亿美元,而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6664.8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占比为8.03%。这一数字在1994年是17.08%。 因此,商务部人士认为,无论从实际累计使用外资金额,还是从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都说明中国并不存在外资过剩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