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缘何被低估(5)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15:44 《新财经》 | |
低估的证据 在GDP统计中,在既定的产量下,GDP的统计结果取决于该国全部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因此,一国价格体系的合理程度会直接影响该国GDP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通常认为,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形成的价格体系才是最为合理、可信的价格体系,尽管我国1994年确立了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终目标,但是相对于美国、西欧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鉴于此,我国在GDP统计过程中使用的价格体系就难免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够而造成的价格扭曲,中国GDP的统计数据存在失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在GDP进行不同币种的换算中需要使用汇率,而汇率的本质是购买力平价。除了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以外,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产品定价模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各国在发展历史中由于各种原因长期积淀下来的,而且它造成的差别是价格体系内在固有的,并不影响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而市场化程度不一所带来的各国定价模式的差别则会影响到整个价格体系的合理性,从而使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购买力平价)水平失真。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家,行政干预、价格双轨制等手段会使整个价格体系扭曲,使得购买力平价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使得根据购买力平价进行衡量的GDP偏离真实水平。 因此,可以从各国市场化程度的角度来对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所作出的GDP的真实性进行剖析。 国际上的一些专业机构近年来都进行了关于经济自由度的相关排名,排名的变量体系主要包括银行与金融、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政府财政负担、政府规模、薪酬与价格、贸易自由度、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产权、监管及黑市活动等因素。我们可以拿经济自由度的排名结果近似地衡量各国的市场化程度。由于各机构在排名中选取的方法不同,中国市场化程度的得分也各有不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International, 2002)的“世界竞争力评分”评价2002年中国的竞争力为52分(以美国为100分),排在第31位(总共评价了49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指数”(Heritage Foundation, 2003)将中国的经济自由度排在世界第127位(总共评价了156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的民间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在2003年发表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中中国位于90位(共评价了123个经济体)。尽管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对中国市场化程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对这些国际排名表示质疑,在这几套排名中中国在自由度方面均处于较落后的位置。 市场化程度的低下所引起的价格体系的扭曲会导致以购买力平价所衡量的GDP水平的失真。如果我们以各国的市场化指数和购买力平价指数(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GDP与名义汇率GDP的比值)作一个回归分析,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以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指数和购买力平价指数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回归(为了尽量减小中国市场化程度估计的偏差,采用了排名相对中庸的美国卡托研究所对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评价结果),得到结果如图1所示。 计量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国的市场化程度与购买力平价指数基本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购买力平价指数就越低,按照名义汇率法计算出的GDP和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出的GDP就越接近,关于GDP的争议就越小。而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在123个国家和地区中仅居第90位,市场化指数较低,因此,按照名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GDP确实是有所低估的,它没有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2000年按汇率法中国的人均GDP为852美元,当年世界银行按照名义汇率法的排名中比中国靠前的几个国家,却发现他们的人均寿命、人均用电量、人均电话、人均工业能源与GDP高度正相关指标却落后于中国(见图2-5),说明按照名义汇率法的排名确实低估了中国的GDP。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