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缘何被低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15:44 《新财经》 | |
由于中国GDP统计口径与国际通行的体系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某些产品与服务的不可贸易性以及质量上的差异等,由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使中国的物价体系有所扭曲,导致了以汇率计算的中国GDP被低估 文 魏凤春 于红鑫 世界银行采用以美元为计价单位公布中国GDP数据,这一数据能否真实反映中国GDP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中国在统计GDP是否使用的统计方法与1993年的SNA(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世界银行所采用)有多大差异, GDP的统计口径和覆盖范围上是否具有国际可比性,决定了不同国家的GDP统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另一个方面,即使以人民币计算出来的GDP在口径、概念和覆盖范围上都相等的时候它仍然是以人民币进行统计,为了便于国际间的比较 ,因此,还需要找到一个换算系数来把以人民币统计的GDP转成一个用国际可比的价值衡量单位衡量的GDP,换算系数是否可靠直接影响到以美元表示的GDP的准确与否。 通过对这两方面问题的关注,就可以得出中国GDP到底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的正确结论,就能够定性探讨中国GDP之谜。 口径差异导致低估 在GDP核算体系建立的初期,主要使用生产法进行核算,之后又实行了支出法和收入法,而且在各种统计方法的核算中,均采用了现价和不变价两种方式进行。中国的GDP核算,始于1985年,在此之前是国民收入核算。在中国的GDP核算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方面,从建国初期至今,先采用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目前采用的是93版SNA并参加了IMF的GDDS(General Data Dissemination System)。 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银行认可了中国GDP的统计方法。1999年3月,世行代表团来华全面考察了中国的GDP核算和相关的统计工作以及价格体制等方面的情况,认为中国具有高标准统计体系,在其出版物上公布中国人均GNP时直接利用中国官方数据进行计算,基本不再进行调整;同时,利用中国官方数据修订世行以前年度的中国人均GNP数据。 尽管世界银行认可了中国GDP核算与相关的统计方法,由于我国的GDP核算体系建立较晚,又受到经济转轨时期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统计口径、范围方面存在产业部门分类和支出部门分类太粗、核算遗漏、价格指数资料存在缺口、未被观测经济核算的不够全面、数据容易受地方的干扰等几个方面可能引起GDP被低估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