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GDP的合理区间(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15:44 《新财经》 | |
真实比价法 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但是价格并不时时刻刻与价值保持一致,而是经常偏离于价值,即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从长远来看,价格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轴上下波动的。对价格进行无数次平均,其均值就接近价值。汇率就是不通货币之间的买卖价格,汇率与真实比价的关系,恰恰如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一样,即汇率与真实比价经常不一致。同样,对汇率进行无数次平均,其均值就接近真实比价。 不同的是,上述“价格”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后的可比价格。这就要求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减缩(或紧缩)价格指数来校正汇率。在赵海生的研究中,通过将研究的年份尽量拉长来排除汇率的无谓波动对GDP的影响。他认为,当研究区间为1年时,他的方法就是一般的汇率理论;当研究区间为3年时,就是世界银行采取的名义汇率法;而当研究区间为无穷时,计算结果就是“绝对真实比价”。当然,无穷大的研究区间是做不到的,但只要我们能采集到自有准确数据统计以来的最大样本,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接近于绝对真值的“准真实比价”。 沿着这条思路,他采用了1869~1938年,1949~2000年共122年的数据对中美两国的货币的真实比价作了分析,并以两国间的真实比价为基准,对中美两国的GDP总量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以2000年当年价格国际元计算,中国GDP总量约为美国GDP的41.5%;中国的人均GDP为3230国际元,约合2000多美元。这样,按照他的方法,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也在3000美元以上。 2000年世界银行和《世界统计年鉴》公布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国人均GDP为3823美元,其中部分排名比中国靠后的国家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中国在几项与人均GDP高度正相关指标(人均工业能源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用电量)上还较对照国家落后,这说明它对中国的GDP有所高估。见图6-8(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统计年鉴》) 综合上述三种研究结果,可得到2003年中国人均GDP合理区间约为3000~3600美元,而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出的人均GDP为4900美元。这说明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出的中国人均GDP有一定程度高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