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15:44 《新财经》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购买力平价的估算方法有从支出角度测算的支出法(ICP方法)和从生产者角度测算的生产法(ICOP方法)两种,这是与国民经济核算的两种方法相对应的。世界银行也是通过对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各行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体系进行广泛调查后按照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进行计算的,这第二套排名的结果就是运用ICP法得出的比较结果。这种比较由联合国进行,是一个一个地分开做的。因此,凡是没有比较过的年份就用本国货币计算的增长率外推,还有很多没参加的国家都是用这种方式推出来的。这里面有两个外推,一个是时间的外推,一个是空间的外推。中国没有参加ICP,数据是用任若恩和陈凯在1986年做的那个比较结果外推的。世界银行最后作出的GDP63538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的结果就是在此基础上得来的。这样,相隔近20年的外推时间实在太长,而且中国这20年正是改革深入开展,各种指标体系变动激烈的时期,这种计算方法必定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但由于中国至今还没有参加ICP,因此也没有新的比较基础来替换它。

  由此可见,中国2003年6万多亿美元的GDP实难令人信服,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更像是别人出于某种目的而强加的光环,而1万多亿美元的GDP总量又似乎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呼声甚嚣尘上的关口显得过于单薄,孰是孰非,确如雾里看花,迷茫一片。

  中国威胁论

  近年来,在国际上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一种是“中国威胁论”,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如何独立于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而一枝独秀,甚至有10年之内赶超美国的可能。

  从1994年世界银行发表专题报告《中国人均GNP》,对中国官方得出的1992年GDP数进行了大幅上调(幅度达到34.3%)开始,GDP是否低估就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竞争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排名又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导致关于GDP低估的讨论愈演愈烈。针对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说法,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专家许宪春先后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由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和体制性转轨等因素,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在其多年统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测算,中国的GDP并不像世界银行指出的有那么大的低估幅度,而是有的地方高估,有的地方低估,最后GDP总量变化不大,或略有低估。并且指出随着中国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目前在方法体系上已与国际接轨,世界银行也基本认可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学者王小鲁也认为“中国的GDP的统计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漏洞,有很多没有算进去的部分。但总体来讲,在90年代我们认为虚报的比漏报的情况严重。”由此可见,国内学者的普遍观点还是认为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基本能够反映GDP的真相。至于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所得到的世界第二的排名,由于中国的基准数据年代过于久远,可信度不高。

  为何国内外总是有人在中国GDP低估问题上纠缠不休呢?从正常思维来看,向往富裕是每个人的共性,何以国外的一些论调总要给中国戴上富裕的帽子,而中国却坚辞不受呢?事实上,老外给你戴高帽是有原因的。如果中国真的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则中国就超越了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在国人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低收入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能享受的优惠待遇将不复存在;假如人均5000美元的高帽是被强加的,我们就更得不偿失。所以,隐含在GDP估值争论背后的深层原因无非是一些发达国家意图以中国走向富裕为由来直接增加中国在国际机构中的缴费义务,并使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获取优惠贷款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些特惠待遇受到影响。而国内学者也看破了老外的用意,从统计测算的角度证明中国的GDP没有低估,对其论调还以颜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GDP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