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名学者建议:中国积极应对2010年前后风险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07:14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王磊 核心提示 ●中国2010年前后是“危机多发期” ●最有可能出现危机的领域依次是“社会”、“金融”、“经济”、“就业” ●腐败问题
●风险一旦被人们广泛认识,其发生的可能性就减小很多 本报北京9月2日电 最可能出现危机的领域依次为社会、金融、经济 记者:为什么专题报告设定的时间点是2010年? 丁元竹(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教授,以下简称“丁”):到2010年之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期战略目标。因此,课题组确定了中国2010年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风险因素、可能发生风险的领域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全的冲击程度,并试图将它们纳入中国未来发展的风险管理程序中去。这些因素中,有些将持久发挥作用,有些将会随着现行政策的实施而逐步减弱。 记者:哪些风险最有可能触动危机的爆发? 丁:这很难有确定的答案。通常来说,预测到的危机往往不会爆发,预测不到的反而会发生了。美国专家在2000年就提交了2010年的风险预测报告,但他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预测到“9·11”事件。预测到那些预测不到的危机,这是风险研究的最高境界,但也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记者:哪些问题最受专家关注? 丁:根据对各类专家的调查,总体上看,社会危机(如城乡贫困问题、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缺乏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教育危机等)、经济危机(尤其是金融危机)、环境危机是最受关注的三类问题。 记者:为什么这些问题最受专家们关注呢? 丁:因为这些领域有可能发生较大风险,根据专家们的回答,最有可能出现的领域依次是“社会”、“金融”、“经济”、“就业”。 记者:您认为这项专题研究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 丁:我们列举了许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叉,形成了一幅完整的2010年前中国面临挑战的可能前景。我们能够以不同程度的自信,确认其中一些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棘手的不确定因素。 但是,我们仍然必须记住:没有一个因素会单独决定中国2010年的走势;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诸多因素的变化;这些因素在一定情况下会相互加强,引发连锁反映;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取决于社会和政府采取的有关政策及效果。 腐败问题如果近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成为危机的“导火索” 记者:我注意到,受访专家有66.23%认为中国在2010年前是“危机多发期”,那么专家们是如何评估发生危机的可能性的呢? 丁:专家们认为,中国2010年前政府在危机管理上要关注金融问题,目前金融还谈不上危机,但风险很大。一些银行连续出现大问题,不仅是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也与体制有密切联系。金融体系缺乏引导资本顺利流向生产领域的推动能力和监管功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最大的缺陷,也是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城乡差距是个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农民工中受过教育的精英人物会成为2010年前不稳定的领导力。农民工阶层目前缺乏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卫生保障、教育机会和公共服务。这里有个悖论,不解决农民的社会安全网问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全面解决他们的社会安全网问题又会大大提升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劳动力成本,中国劳动力的国际竞争优势会不复存在。 腐败问题如果近期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2010年前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可能性是很大的,它可能是危机的“导火索”,与失业下岗、贫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其危险性大增。 另外,中国整个社会体系是非常脆弱的,但由于公众的组织性很低,演化成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因素存在,但形成实际社会动荡的条件不足。 当然必须注意,专家们对于重大危机的状态、程度、方式也有各自的理解,不尽相同。危机能否演化成激烈的社会动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SARS的经验要求我们在观察危机时要特别小心,即便是身临其境都不容易把握其趋势,更何况是那些发生在数年之后的不确定事件。但是,由现实严峻形势引发对未来的担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