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块 > 正文
 
中小企业板机遇推动深圳“归位”创业型城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 14:31 中国企业家

  “深圳是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的热土和乐园”,在中小企业板开设之后,这种独特“基因”理应得到加强,而在政府层面,似乎还没有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文/本刊记者 杜 亮

  轮回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曾经凝聚了来自全国股民们发财梦想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位于深南东路一个叫做“蔡屋围”的地方,距离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箭之隔。“蔡屋围”是广东客家人的叫法,意思是蔡家人聚居的地方。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深交所”的名气显然要比“蔡屋围”大出不知多少倍。但在今天,能够确切指出“深交所”具体位置的深圳人并不像外来者想象的那么多。

  深南路的公交车站牌上,只有“蔡屋围”的名字,记者连续向两路公交车司乘人员打听“深交所”的所在,看到的都是一脸茫然。

  “从1997年我们这里就把不再设交易大厅了。”“深交所”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大厅内不断跃动的载有股票交易信息的电子屏幕,这幢外表灰暗的建筑与普通的办公楼无异。

  确切地讲,如今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只是一家办公地点设在深圳,除此之外,它与深圳人的生活几乎无关。

  中小企业板的开设显然不会从外表上打破“深交所”的平静。当然,它肯定会给深圳带来点什么。

  对大鹏创投的首席执行官张维来说,把办公地点从上海迁回深圳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6月10日,当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新股发行尚在依次路演的途中,张维出现在清华大学研究院于深圳举办的一个讲座上—“从创投角度看中小企业成长中的问题”是他所做报告的题目。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举行这样一个报告会或许不完全是巧合。

  会间,张维透露了公司“准备迁回深圳”的想法。张维给出的最直接的理由是:“我们大部分员工的家都在深圳。”在中小企业板启动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这应该算是一个“合适的决定”。

  大鹏创投不会是惟一一个打算迁回深圳的金融机构,但是显然会是其中一个较有影响的机构。诞生于2000年9月的大鹏创投由大鹏证券(后来退出,大鹏控股现为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金达5亿元,是当时深圳“券商类”创投公司中规模最大的。在“创业板”概念火爆的2000年,由券商举办创投公司几乎成为一种时髦。

  “在2000年要推出创业板的时候,大鹏的一些客户和股东就提出来:创业板在美国一发就是四、五十倍市盈率,大鹏证券投行部做这些企业的上市(承销),如果在上市之前投资不就可以发一笔财吗?”张维在事后回忆称,“共同发一笔财”的想法,正是当时券商们投资创投的最原始动力。在加入大鹏创投之前,张维的身份是大鹏证券投行部总经理。

  然而,创业板的迟迟不开使得许多券商和创投机构的“发财梦”化作泡影。在三年多的“苦熬”中,创投机构也各谋出路:有的开始炒股票,“炒到濒临破产的也有。”张维说。有的则选择了离开。大鹏创投属于后者。

  2003年5月,大鹏创投迁址上海。“当时有几个考虑,我们希望到一些资金、信息、人才比较密集的地方。上海毕竟处在经济龙头地位,金融机构比较发达,而且整个江浙一带企业群体素质也比较高。再一个那里有大量的投资机构,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信息流。”张维说。“在中国适合做创投的地方,就是北京、上海、深圳。其实我们也不完全算是迁,因为注册地点还在深圳,只是把工作平台放在上海。”

  深圳停发新股以来,据说有上千亿的资金转移到了上海,还有大量的机构,人才。大鹏创投不过是其中一个。而随着中小企业板在深圳的开设,同样的原因使得“回流”成为一种可能的趋势。

  “我们一家上海企业也没投。”尽管张维认为做创投对区域本身并不“特别看重”,但是他也承认,“在上海,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进入当地的创投圈子。”张维说。迄今,大鹏创投投资的8家企业分布在深圳、青岛等7个城市。

  平静

  与创投机构的反应相比,深圳市政府部门似乎很“平静”。

  “我也是从网上才得知中小企业板要启动的消息。”深圳市科技局发展计划处副处长侯世涛向记者表示。“我们这次并没有做推荐本地企业上市的工作。”而在四年前,创业板呼之欲出的时候,深圳市表现的相当积极——“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公理。当年,深圳市科技局为此专门设立了“风险投资办公室”,侯世涛即在这个部门任职。当时深圳共筛选了23家中小企业作为上市侯选。这23家企业的背后,绝大部分都有创投机构的影子。相比其它省市,只有深圳这23家企业的名字流传至今。

  今天的景况似乎绝然不同。截止目前,已经在中小企业板发行的8家左右企业中,只有“大族激光(资讯 行情 论坛)”一家是深圳本地企业。而据传在“浙江新和成(资讯 行情 论坛)”首发之前,“大族激光”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股的呼声非常高——这种“安排”当然会给压抑数年的深圳政商界提气。但事实上,“大族激光”只是赶上了“新八股”的末班车。这里面当然有技术上的原因——这次在中小企业板发行的公司大部分是“过会”后准备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而大族激光“过会”的时间是今年3月份,排在队尾。

  “很多人认为我们是第一家,这种想法还是站在一个地区的角度来看的,中小企业板是全国性市场,并不是为深圳市设立的,特别是有一些企业已经过会一年多了,按照顺序排列,也是合情合理的。”37岁的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显得很坦然。这种观点在《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接触的诸多深圳本地人士中带有普遍性。

  深圳人的平静甚或让外来者的疑虑有点多余。“其实政府并不平静,我想可能非常兴奋。如果要评深圳今年十大新闻的话,中小企业板肯定是名列前茅的。只要它一开,马上就会有很多资金流进来。”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公务员表示。

  也许,深圳市市长李鸿忠在中小企业板启动仪式上的表态最能代表当地政府的心态:“中小企业板的启动,为深交所服务全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也为深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全国的机遇。”对于深圳市政府来讲,恢复资本市场的“聚集效应”显然要比争得“第一股”的名分重要的多。而像大鹏创投计划中的回迁正是像李鸿忠这样的“父母官”所希望看到的。

  错觉

  深圳人的大度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第一股”没有花落深圳,但是目前已发行的8家企业中只有深圳一家公司,似乎离人们对深圳的期望有些距离。要知道,让深圳人引以为自豪的是深圳创投机构数量和创投资本规模均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中国,是很多人心目“适合创业的地方”。

  “你说中小企业板启动之后,为什么到现在深圳只上了一家?这就能说明深圳的创业环境不好了吗?我想这是一个错觉。首批八家,就有深圳市一家,如果把全国的计划单列市放在一起,这个比例是最高的。我们深圳的中小企业反而应该庆幸有这样一个利于成长的环境。首先,深圳的融资环境比其它地方都好一些。第二,深圳市场环境非常好,地处珠三角,辐射能力强。第三,深圳这个城市包容性非常强。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卖自己的产品,没有人去查你的祖宗三代、不给你竞争机会。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像原先那样指望深圳市推荐的23家都上,其它各个省市都推荐二十几家,全国有一千家,这一千家需要八年的时间才能发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高云峰表示。

  与坊间流传的小说和网文对深圳“落魄、奢靡、冷漠”等负面描述相比,企业界对深圳创业环境的评价呈现积极的一面。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公司的王勇感觉“深圳充满了机会,充满了活力。很多人到这里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我要创业。”王勇在大学是学航空的,最初过来先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搞管理,中间又做了一些自己的企业,后来又做证券,2000年来到“高新在投”做创投项目经理。

  “在北京也能创业,在上海也能创业,但我觉得在深圳创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因为这里市场、人脉关系是比较有利的。”王勇称。“深圳这个地方的特点是钱多,如果有好项目,不愁没有资金找上门。就是说,你创业到一定程度以后,自己的积蓄和亲戚、朋友的钱都用完的时候,这时候深圳其他外部资源会给你提供支撑的可能性。”

  期望

  自2000年停发新股以来,深圳人似乎一直陷于“边缘化”的心态以至于不能自拔:在“粤港一体化”还是“深港一体化”上与广东争,在建设全国金融中心上与上海争,甚至在“港珠澳大桥”与香港争(这将影响到深圳物流中心的位置),争来争去,每每落败,反而把自身的独特优势忽略了。

  中小企业板的开设让几年来一直有点“找不着北”的深圳似乎重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2003年3月,身陷流失窘境的深圳曾经出台了《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其中,以“购地租房优惠”吸引金融机构注册的规定甚至在业界被传为笑谈。此番,借中小企业板开设的“东风”,深圳市当局在两点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一是“要把现有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把国内的中小科技企业吸引到深圳来”。

  而类似的行动早几个月就已展开。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以2004年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在首位的方针,在思路上则强调以“综合环境效应”替代“单一的、具体的、局部的优惠政策”。

  不过,从民间的角度看,即便是深圳确立了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放在首位的方针—与中小企业板开设所能起到的作用“暗合”,但依然有其美中不足的地方。

  高新技术产业固然是深圳的优势,但并非深圳独有的。“我们在给深圳定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深圳特有的基因到底是什么?是创业环境、创业冲动、创业热情。”一位深圳企业家表示。

  刚刚出炉的2003年度《全球创业观察:香港和深圳研究报告》中,这种“基因”被直白地描述为:“深圳是中国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的热土和乐园”。该报告还指出,深圳市“主动型创业”的比例与发达国家非常接近。不过,这个出自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市社科院的报告完全只是民间声音。在政府的文件中,几乎找不到这样鲜明的字眼。“为什么政府不可以提我们是创业型城市,并且以鼓励创业为核心制定政策呢?鼓励创业自然可以涵盖政府所希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位企业家表示。

  这种政策取向上的差异,在《全球创业观察:香港和深圳研究报告》中可以得到佐证。报告称,“有反映说,除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外,政府对其他创业活动的支持效果还不够明显,缺乏力度。”

  而即便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是有差别的。“我承认深圳的创业环境要优于内地,但是政府对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型科技企业,在办理一些相关审批项目往往可以特事特办,而我们只能按部就班的来,有时候效率是很低的。”一家企业的老总抱怨道。这家企业在中国的家电控制领域处在行业龙头的地位。“如果我们的企业放在其它二线城市,肯定是地方政府重点关照的对象。”

  这家企业的声音也许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是至少可以表明,在获得中小企业板设立这个历史性机遇之后,雄心勃勃的深圳市政府还有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筹谋的地方。

  《中国企业家》杂志相关文章:

  国际化城市?高科技城市?创业型城市?

  ——中小企业板与深圳城市定位调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深圳+创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