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创业故事 > 正文
 
深圳“海归”创业苦乐不均 创业还需“充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10:42 深圳商报

  八成大医院院长是“海归”

  三成“海归”变成了“海待”

  深圳“海归”创业苦乐不均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本报讯】 (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 记者从团市委、市青联等单位日前联合主办的“魅力深圳——归国留学人员同城聚会”上了解到:深圳已经成为留学人员创业的理想之地。到目前为止,我市留学生企业已经达到486家,我市各大医院的院长80%以上是“海归”人才。资料显示,由于水土不服,仍有近三成“海归”变成了“海待”。专家建议,留学归国人员还应继续充电,要补上经营管理这门课。

  深圳“海归”企业达486家

  海归来深创业热潮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的留学人员企业已经达到了486家,总投资金额达20亿元。2003年留学人员企业上缴税金8000多万元。

  据介绍,最近两年,我市每年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超过千人。目前我市已经累计有5700名海外留学人员在深创业、工作。大批海归人才活跃在我市各行各业,我市各大医院的院长80%以上是海归人才;在我市各部门担任处以上干部的海归人才达300多人。

  三成“海归”缘何成“海待”?

  并不是所有“海归”的创业之路都是一帆风顺的。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还显示,由于水土不服,有近三成“海归”成了“海待”。

  一位在英国攻读管理学硕士的“海归”人士,在国内求职时的目标是年薪在15万至16万之间。这位年轻人一直认为,自己的大学同学目前在国内的薪酬已经达到这个数字,自己要求并不高。令他苦恼的是,他的求职计划屡屡受挫。

  深圳留学生创业园总经理张滨龙告诉记者,在国内人才市场对“海归”人才趋于理性的今天,仍然期望几年前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和其他相关待遇,成为了用人单位与归国留学人员之间深入沟通的障碍。

  张滨龙说,用人单位目前更注重的是经历而不是学历。海归回国创业,需要有一个重新扎根的过程。他们首先要改变对自身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的不成熟心态,“留过洋”并不能代表着高职位、高薪水。

  “海归”创业还需“充电”

  创业也是一种高风险的投入,不谙“水性”的“海归”无法避免风浪。据了解,很多“海归”都是学技术出身的,对经营管理、市场运作知之甚少,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无法抵御“风浪”。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一些留学人员企业管理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企业几乎是家族式管理;有的企业不了解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则,碰到问题就知难而退,轻易放弃创业计划。

  清华基因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清源同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武宾建议,为了补上企业经营管理这一课,“海归”们最好能在国内外企业中先工作一段时期,然后再考虑自主创业或是与他人合作创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归”创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