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长三角——融合中的错位交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 19:30 《中国工商》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这促进了长三角城市与地区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各小都市圈又发挥“接受上海辐射、形成新的辐射”的功能。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以及绍兴、南通、常州、嘉兴、扬州、镇江、泰州等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城市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与地区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各小都市圈又发挥“接受上海辐射、形成新的辐射”的功能。预计在未来30年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每过10年将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30年前后达到60%以上。

  已建成的沪宁高速公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杭高速公路;规划中的崇明越江通道、沪宁高速铁路;使未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间的陆上交通往来都将在3小时之内。

  梯度差异

  长三角江浙沪三地存在技术与需求层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区域差异,从GDP和人均GDP指标来看,本区的城市发展存在三个梯度:上海为第一梯度;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次之;其余的城市再次之。这种发展梯度和产业结构差异,客观上为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和垂直分工提供了条件,带动了区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经济的融和创造了条件。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融合,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的融合,即长三角经济圈一体化市场整合与发育;二是发展模式和制度架构的融合。从三地的实际看,应采取市场融合先行战略,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和非政府间的大量协商,形成区域发展共识,拆除影响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确定某些经济关系,形成一些制度安排,采取一系列互有协调的战略举措,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区域竞争。

  由于长三角已经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朝后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前进,各个产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很大改善。在第一产业内部,传统的粮食作物、棉花等比重迅速缩小,蔬菜、园艺等城郊型农业发展迅速;在第二产业内部,以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其势头甚至超过了传统支柱行业——纺织业;在第三产业内部,以金融、房地产为代表的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通信、旅游等行业也发展很快。

  理性融合

  上海人的“大上海”意识正在被“长三角”意识逐步取代,上海市提出“只有首先融入长三角地区,才能更好地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只有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才能抓住机遇、共享机遇,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2年上海口岸出口818亿,占全国总出口量的1/4,其中60%是长三角地区生产的。

  重新定位

  为应对一体化未来,长三角城市的重新定位是:上海是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扩散的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围绕着上海经济增长极,经济空间扩散等级的第一扩散圈层是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这一圈层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乡镇企业发达,普遍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和财税来源;

  第二扩散圈层是南京、嘉兴,绍兴、常州和镇江。这一圈层产业结构处于“二、三、一”阶段,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向机械、电子方向发展;

  第三扩散圈层是扬州、南通、湖州和舟山。这一圈层的乡镇企业发展较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水平较低。

  接轨上海

  接轨上海无疑成了沪周边城市利用自身区域优势,提升本地经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苏州目前正以新的思路对新一轮“接轨上海”进行积极的部署和落实,提出:在搞好产业接轨、市场接轨、交通接轨的同时,要进一步实现人才、科技、信息、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接轨;

  杭州则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战略的十六字方针,即“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实现共赢”;

  宁波市接轨上海兴起了第三次高潮。目前宁波与上海合作企业已有近万家,在沪企业2000余家;

  无锡、上海两地的公交公司更是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卡两地刷”,实现了与上海的“无缝接轨”。

  战略重点

  据上海市信息中心资料显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重点是:1,加强产业结构分工与互补;2,加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与配套;3,加强城市群建设步伐;4,整合、组建出与现有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大企业、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5,高度重视科技合作和科技创新,加快建立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6,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

  以上海市为龙头的长三角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通过促进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可以从整体上大大增强长江经济带的实力,并起到有力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战略目标

  在未来20—30年间,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目标是这样表达的:1,产业结构进一步高度化,超过今天日本的水平,接近届时日本国的水平;2,城市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领先于全国10—15个百分点;3,拥有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的基础设施体系;4,人员的社会流动性和择业自由性大大提高;5,经济活动国际化;6,人均GDP水平较高,在现有水平上每过10年翻一番,即2010年时达到人均3000美元,2020年时人均6000美元,2030年时人均超过10000美元。

  错位运转

  长三角各地采取错位运转,特色发展,避开锋芒,从而共创繁荣,共铸辉煌。在一体化大趋势下,杭州的城市定位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打出的口号是“办好西博会(西湖博览会)、服务世博会”。

  面对上海这个近距离的竞争对手,江宁开发区走出与上海特色竞争,错位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几大特色:建成南京的“新城区”,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高新人才筑就“金巢窝”。因此,使江宁开发区从一个小小的自费县办开发区发展成为南京地区建设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备、发展最快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嘉兴距上海只有90公里,所以将实现“无缝链接”融入上海,成为上海的功能区块。

  绍兴已经形成了与上海错位发展的思路:挂靠优势产业(纺织),填补空白产业,接轨上海,与上海实现互补型发展。

  舟山的目标是要发展成港口旅游的中等城市,做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随着“登陆工程”的逐步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舟山将成为令人羡慕的“长三角的前花园”,屹立在蓝天碧水之间。

  南通提出与上海差别竞争,五年以后,南通将以北上海的面貌出现,以上海后花园的姿态定位。

  各具特色

  共同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国际制造业基地,联手把“中国制造”的品牌做大做强,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支撑:去年长三角15个城市实现的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中,上海占32.7%,江苏8市占46.7%,浙江6市占20.6%。各自优势的组合,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浙江在承接上海产业辐射和转移过程中,结合浙江现有的产业优势和接轨上海的不同区位条件,积极发展跨市、县的大特色产业带。

  在海宁皮革、绍兴化纤纺织、宁波服装等专业化产业区的基础上,将杭州湾沿岸和浙江沿海地带建设成浙江化纤轻纺服装工业基地;在宁波北仑、镇海一带,将现有石化、钢铁、电力、修造船等产业进行整合,建成浙江重化工业基地;依托杭州、宁波、温州三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科技教育发达和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加大力度建设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江浙沪产业整合重点突破金融、汽车、现代物流和石油化工业等几个重点领域。

  和谐交响

  随着长三角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区内的市场发育极为迅速。出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专业商品市场,如常熟服装招商市场、吴江盛泽丝绸市场、丹阳眼镜和皮鞋市场、海宁皮装皮件市场、绍兴柯桥轻纺城、海门三星绣品城、张家港妙桥羊毛衫市场等。特别是上海的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高级别的要素市场迅速发展,使得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作用明显增强,这对于促进长三角地区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意义十分巨大。

  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并拥有宝钢、上海大众、镇海石化、南京石化集团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不少产品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本地区科教事业也十分发达,拥有150多所高等院校和一千余个科研机构,科研力量强大,同时本地区还拥有一个庞大的高素质工人队伍,这对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高度化十分有利。

  同时,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政府间协作项目不断增多,以企业为主体的跨地区兼并和投资也有很大的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矛盾

  当前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以下共同障碍:人地关系矛盾。长三角人口密集,土地空间相对缺少。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高强度开发建设,使人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结构化矛盾。存在着大量低层次产业结构同构现象,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受到削弱,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都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环境矛盾。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恶化了本区的生态环境,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重”与“轻”的矛盾。重速度、轻效益,重形态建设、轻功能开发,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从而大大影响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制度矛盾。以行政区分割为特征的制度性矛盾,是实现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障碍。

  解决对策

  面对以上主要矛盾,需要着力从以下方面解决突出的问题。建设区域统一市场。要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完善市场体系,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各个地区和企业在生产要素上的比较优势以价格等形式在市场上充分体现出来,让企业在价值等杠杆的引导下调整生产、合理配置资源,进而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本区域的优势,避免产业结构趋同。

  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在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上作更多的探索,如加强区域经济协调机构的行政权力、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成立区域共同发展基金等等。

  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对内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引起区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速本区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为本区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区域分工与合作。

  加强分工与合作。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发展,各地政府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统筹规划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发展各地的优势产业,避免产业结构趋同。通过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太湖综合整治影响大、涉及范围广,是本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大力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仍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必须大力构筑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此来促进合理的区域分工,改善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工商》杂志特供新浪财经特别策划:

2004地理中国

珠三角——CEPA助推第一引擎

长三角——融合中的错位交响

京三角——优势难挡

东北——新经济增长极

中部——凹陷之危

西部——忧思中提速

一方经济一方人

北京商人 对政治一往情深

广东商人 以钱为人生第一要义

西安商人 骨子里透着自负

东北商人 讲义气重交情

上海商人 精明之至

武汉商人 逞能好面子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