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部——凹陷之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 18:30 《中国工商》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竞争不过东部地区,在政策上与西部相比不占优势,因而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中部地区的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六省,位于中国的腹地,是东西两大经济地域的连接带,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重要中枢功能。中部地区要发展,不能坐等东部的带动效应和西部的顶托效应。增强区域内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新的经济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增长点和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赋予中部地区的历史使命。

  特征

  经济增长慢于西部、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虽然保持增长势头,但相对东、西部地区仍显缓慢。一方面是由于中部处于东部大开放与西部大开发的“夹击”。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上竞争不过东部地区,在政策上与西部相比不占优势,因而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是中部地区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仍停留在较多依靠国家支持阶段,市场活力不足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专家研究表明,进入1990年代,中部地区经济开始“塌陷”。统计数据表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与东部的差距急剧扩大。2002年东部GDP增长分别比中部和西部快1.15个和0.88个百分点。东部各省(市)对全国经济增长起到领跑作用。2002年西部GDP增长快于中部0.27个百分点,这是近年少有的变化。

  2002年中部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前10个省区市中只有山西1个省。我国以往东快西慢的经济增长基本格局已被打破,目前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最快、西部居中、中部较慢的增长态势。中部与东部、西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日趋显现。

  工业增长支撑整体经济增长

  2003年1~8月,中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支撑了整体经济增长。中部六省中工业生产增速较快的是河南、湖北、湖南,增速最慢的是江西。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工业内部的结构有所调整,但重工业比重仍比较高,轻工业比重低,以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

  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2003年以来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六省中投资增长最快的是江西。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迅速,是拉动中部投资增幅回升的主要原因。

  外向型经济稳定发展。出口增长最快的是山西,最慢的是湖南。中部地区近年来由于各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大力扶持重点产品出口,出口加速增长。

  有利因素

  经济结构调整

  进入19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进行了调整,即在继续开放开发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进一步开放开发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中部各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推进重点调产项目,加快发展各种经济类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山西、河南、安徽等省正狠抓经济结构调整,随着一批工业调产项目达产达效,经济结构调整的效益显现,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力支撑了中部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

  投资与消费需求

  从投资需求看,中部各省积极争取国债投资项目,这些项目促进了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这些投资在中部地区的农村电网改造、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高精技术设备引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领域由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开始向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转变。

  从消费需求看,中部各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培育和引导住房、汽车、通信、教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同时改造相应的基础设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张,而且也增强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不利因素

  产业结构的矛盾非常突出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落后的传统产业的增长。从产业结构来看,非农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雷同、结构变革速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结构特征,产业的同构化和低度化不仅表现在中部各地区产业结构高度相似,而且表现在产业结构层次低,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很低。

  中部地区除少数地方和时期外,基本上都不在国家重点发展之列,这便使得中部地区未能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成为开发的重点,故至今未能改变农业区和资源粗加工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地区间市场体制存在差异情况下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中部地区产业的衰竭性结构矛盾与成长性结构矛盾同时存在。中部地区的工业主导群体从总体上与当前的全国高效益行业群体偏离。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困难

  随着中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推进,一种过渡性萧条现象冲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农产品供给总量过剩的趋势加剧。农产品深加工不够,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水平低,农产品供求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结构性、地域性、阶段性过剩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

  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大于求,农民增收特别困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

  第三个方面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产前愁信息,产中愁技术,产后愁销售的问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就业结构的转变缺乏弹性

  由于长期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和限制农民进城的城乡隔离政策,造成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滞后。中部地区的传统产业结构造成劳动力就业方面的指标更加落后,甚至出现第一产业就业增加、第二产业就业下降的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中部地区的就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较低阶段。这种结构性矛盾是当前中部地区就业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

  由于就业结构不合理,中部地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缓解。首先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农民进城务工困难。其次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很大,再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凸现,将会加剧就业和再就业的困难。就业结构的转变缺乏弹性成为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城市化发展滞后

  城市化与工业化应是相互促进、相应发展的。。

  中部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些农村地区还未走出贫困。城市结构失衡,大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小城镇建设缺乏引导。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不快。城市对亟待转移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非常低。大量的劳动力被滞留在农村,不但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利于就业压力的缓解,而且压制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是制约中部地区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预测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影响,从发展趋势分析,主导经济增长的主因素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2004年中部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持续保持稳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

  国民经济增长

  2003年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从经济运行的环境来看,世界经济的逐步温和复苏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出口需求。而由连续实施的扩大内需的政策,会拉动内需自主性增长不断增强。总体分析,2004年中部地区的国民经济增长将保持稳中加快态势。

  工业生产

  2004年工业经济运行还将面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单一、国企改革攻坚等矛盾和问题。因而,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维持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在高位运行。

  外贸出口

  入世后,我国出口环境有所改善。中部各省不断调整出口品种结构,努力开发具有显著地方特色、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新的出口品种,开发和巩固国际市场。这些措施效应的释放将促进2004年中部地区外贸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在2004年外经贸运行中,我们还应看到存在世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区域内制约出口的因素、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等很多矛盾和问题,因而必须保持出口政策的连续性,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促进中部外贸出口上一个新台阶。

  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释放,更新改造的投资不断加大,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高涨,这些将对2004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后续扩张起到推动作用。

  在2004年投资增长中,还应注意到投资对政策的依赖性依然很强、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投资效益不高等主要问题,因而必须完善投资体制,实施鼓励投资的政策,提高投资效益。

《中国工商》杂志特供新浪财经特别策划:

2004地理中国

珠三角——CEPA助推第一引擎

长三角——融合中的错位交响

京三角——优势难挡

东北——新经济增长极

中部——凹陷之危

西部——忧思中提速

一方经济一方人

北京商人 对政治一往情深

广东商人 以钱为人生第一要义

西安商人 骨子里透着自负

东北商人 讲义气重交情

上海商人 精明之至

武汉商人 逞能好面子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