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我国外经贸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赢得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外经济的总体实力到底怎样?未来发展前景又会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来到演播室参与话题讨论的是外经贸部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
11月13日,外经贸部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有关外经贸领域的发展成效和未来趋 势格外引人注目,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13年间,我国在外经贸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飞跃发展、吸收外资规模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等六个方面。
对外贸易方面,13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立,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098亿美元,是1989年的4.6倍,年均增长13.6%,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1%的增长水平,也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3%的增速。
同时,外资利用也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2001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469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了12.8倍,年均增速达24%。外商的投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和高新产业,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到今年6月底,我国共设立境外企业6758家,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油气、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合作开发项目200多个,这些战略举措推动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3年间我国外经贸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增长速度。那么陈院长,我国外经贸取得这么大的一个成绩,背后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陈文敬:我国13年来外经贸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并不是单一的因素所促成的,它有很多因素,包括国内国外的环境、政策的因素。但是我想最根本的一点,我们要必须清楚认识到,这就是党中央始终坚持了改革开放这个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这个进程中又始终贯彻了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第二点,我想应当是党中央纵览全局,把握了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能够把发展作为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素,而且对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乱了阵脚,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且我们对外开放也采取了一种渐进的做法,所以使我们的对外经贸国民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这么多年来我国外经贸工作中一些具体的特点,比如投融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它的特点究竟有哪些?
陈文敬:13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市场不断往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说市场规模现在2001年比1989年增长了近四倍,规模扩大的非常快,而且从过去的第15位,已经跻身到世界第六大贸易大国。
主持人:那么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里,我国外经贸企业自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长空间。
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公布了2001年及2002年上半年国际贸易统计报告,2001年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出现了1982年来的首次衰减,是20年来最急剧的一次下跌。但是中国在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贸易中却表现出色。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已由1989年的第15位跃居2001年的第6位;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连续8年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5亿美元,成为重要的出口增长点。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福春:中粮公司现在和过去比,过去是百分之百的代理,现在是实业、生产加代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变化呢,就是因为我们从20多个兄弟变成了40万个兄弟,在这个市场变化的过程里,我们要生存发展必须调整战略,今年1-9月份,我们的整个进出口贸易,中粮公司进出口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盈利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将近20%。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成功促进了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机电产品连续8年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5亿美元,成为重要的出口增长点。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祖康:在出口商品上,我们也逐步摆脱过分依赖纺织服装的局面,今年以来我们也加大了机电产品的出口,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46%,这有利于市场多元化。
主持人:说到这些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显著一点就是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成为一个非常高的增长点。那么从您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产品在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中近些年所发生变化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陈文敬: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国在出口商品结构当中,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非常地迅猛,而且占我国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说明13年来我国随着利用外资和技术改造,使我国产业结构在发生一种比较大的变化,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化过程。所以今天我们的机电产品可以有那么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这些机电产品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比如说机电产品当中像移动电话、冰箱和小家电,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的首位,像一般的纺织品已经连续几年世界首位。因此在这些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品结构的领域优化,使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性越来越强。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在这些年的对外贸易中,实际上我们更多获得比较大的发展是以产品为主的这样一个货物贸易,在全球贸易中还包括另外一个重要的分支部分,那就是服务贸易。这方面您觉得未来我们在这个市场是不是也有很大的作为?
陈文敬:我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也是我们的承诺,要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在这方面,我想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非常巨大,应当是它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我们就业也有很大的支撑作用。因此,我想在服务业开放方面,还应该加大力度。当然我们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有步骤地循序渐进来开放市场,这正像我们过去13年所取得的经验一样,一个市场的开放不能说一个早晨就开放,这样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付出的代价是会巨大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来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开放当中,按照承诺逐步地开放服务业市场,将来对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好处。
主持人:不仅是进出口贸易表现得非常良好,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已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跨国公司纷纷把中国作为他们对外投资的首选地。那么跨国公司未来的投资设想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截至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从1989年的1万多家增加到20多万家,而且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13年来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000亿美元。今年以来,随着对外开放进程加大,外商投资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金融、保险、证券领域,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一再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同时,外方的投资规模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前不久,在广东惠洲中海油和壳牌的合作项目首期投资就突破43亿美元。一些跨国公司已将研发中心和运营重心逐步引入中国的合资企业。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庆源:我们在中国总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3亿欧元,在星网工业园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按照我们的计划,我们还有第二期,要翻一倍的投资。
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在亚洲我们希望2010年能在中国生产40万辆,占世界15%。
记者从外经贸部外资司了解到,2001年至2002年度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按销售额的排序是:1.摩托罗拉天津电子有限公司;2.上汽大众销售公司;3.上汽大众有限公司;4.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讯有限公司;5.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6.一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7.联想有限公司;8.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9.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0.南京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
主持人:我们所经历的这13年时间,不光是对我们自己而言是不同寻常的,实际上对于那些跨国公司而言也是不同寻常的13年。刚开始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是非常谨慎的,小心的一小步、一小步进入中国市场,而现在我们看到他们是大规模投入巨资进入中国市场。那么依您的分析和研究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政策的调整是不是跟以前比有非常大的变化?
陈文敬:应当说从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国涉外的特别是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我们就开始修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就加快了这一进程,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个外资企业法:一个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一个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还有一个外资经营企业法。这三个法律我们都做了一些修改,根据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特别是对有些非国民待遇的一些要求法律条款进行了修改。比如说外汇平衡的要求,这个条款我们取消了,当地含量这个我们也取消了,同时还取消了出口业绩的要求。这些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给外商创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使它的盈利点更高了。因此这些年来吸引了大批的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市场。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在沿海地区现在是如火如荼,像广东、江苏、上海等很多,而且投资的质量也都不断提高。
主持人:最近国内几大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商并购国内的上市公司。这一项政策的出台,对于未来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文敬:应当说这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一个具体表现。颁布这个条例也说明了我们和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我们的远景规划是相吻合的,也是改革开放进程当中的一个必然选择,从而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外商可以购买和兼并我们部分的国有股,这样对于将来国有企业改组和改造会是一个有利的推动。
主持人:某种意义上也为外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拓宽了它的多样投资领域。就在海外资本不断抢滩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海外投资近些年来不断增多,就在上个月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的施耐德公司,作为TCL的新成员,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将于2003年年初正式开始生产活动。不久前英国一些机构也来到中国招商,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到英国去投资。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