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期市市场风险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16:39 华夏期货

  一.索罗斯血战英格兰银行

  乔治.索罗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

  他利用“杠杆效应”的放大原理,将其犀利的判断有力地作用于世界金融市场,创造出天量的蠃利。所以被冠以令人敬畏的名称“金融大鳄”。

  血战英格兰银行就是其经典战例。

  索罗斯在1989年11月柏林围墙崩溃,东西德统一后,就敏锐地意识到,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已无法继续维持。当时英国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利率很高。如果要维持高利率以支撑英磅币值的话,无疑是对英国经济雪上加霜。于是英国金融当局只能寄希望于外在因素,即德国马克能降低利率。索罗斯就瞄准了这一点,相信处于东德重建,经济已严重过热的德国,不会冒加重自己通货膨胀的危险而降低马克利率。

  于是,英国金融形势在这一日益激化的矛盾中熬过了三年,其央行英格兰银行越来越招架乏力。饥饿的“鳄鱼”也已耐心地蛰伏了三年,1992年8月28日,他感到血腥味最重的那一天,轰然张开了血盆大口,以极其迅猛的方式,在现汇、期货、期权市场同时打击英磅,小小的“鳄鱼”嘴在“杠杆原理”交易方式支持下,狠狠地咬住了英格兰银行的伤腿。

  当索罗斯听到英格兰银行将动用120亿美元去买进英磅时,他豪气盖天地说:“我正准备抛空这个数量。”于是,一时间血肉翻飞,惨叫阵阵。在“鳄鱼”有力的龃嚼中,英格兰银行这个欧洲最老道的鱼夫竟逐渐无力哀嚎,英磅直线下跌,直至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英磅

汇率由2.1变为1.7,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因此获取20多亿美元,个人收入6.5亿美元,名列1992年华尔街个人蠃利榜首,创造历史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这是个人战胜国家的经典战例,除了索罗斯的勇猛与睿智外,期货的“杠杆效应”是创造神话的关键。

  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索罗斯每周工作不超过30小时,别的投资人在80小时以上。他的简单解释是:“远离市场”。

  二.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巴林银行: 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

理财水准,并是它的长期客户。

  尼克·利森: 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以稳健、大胆著称。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不可战胜的利森”。

  1994年下半年,利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与愿违,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利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时的情况虽然糟糕,但还不至于能撼动巴林银行。只是对利森先生来说已经严重影响其光荣的地位。利森先生凭其天才的经验,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要知道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利森先生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圆。

  “事情往往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强势理论的总结。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利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融资已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利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这时的损失已达14亿美圆,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这位昔日的贵宾,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很快抓住了逃跑的利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间的小“巴林事件”。

  三.“327”国债期货风波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此时只是证券商自营交易,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宣布国债期货向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也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交易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所从原来的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及十个商品交易所)。由于

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暴发前的几个月中,上证所的“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操纵市场现象,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月23日,国家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合约本身的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的国债期货行情均出现向上突破。这时,做空的一方虽然在某个“一代枭雄”的带领下奋力抵抗,但都已显得骑虎难下,大量空头头寸无法脱手。空方为了侥幸挽回败局,当上证所的“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竟然蓄意违规,于当天16点22分后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位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头寸全线爆仓。这一事件被当时媒体称为 “中国的巴林事件”。

  当然,肇事者因此而身败名裂、锒铛入狱,而跟随这疯狂行情炒作的大中散户们,许多人都亏得倾家荡产。

  “327”风波之后,中国证监会鉴于当时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做出了暂停国债期货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形成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有大量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总结。我们作为投资者也应该吸取几点最基本的教训:

  1.当你感到市场混乱不清时,最好不要参与,特别是行情出现大幅波动或那种“神仙打仗”时。

  2.要牢记政策风险的威力,特别是做金融期货更是如此。作为一般投资者,在市场中一定是信息最不对称的,我们要在这个市场生存,那么风险第一、保守策略是压倒一切的重点。

  3.时刻记住,当行情疯狂地单向走时,或者来回巨幅震荡时,投资者最好立即退出观望,如果靠侥幸赚来暴利那么迟早要加倍偿还的。

  4.“327”风波中那个跌入地狱的“肇事者”的人生格言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期货市场上,这个格言只能反过来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