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铜市研究 > 正文
 

研究:05年期铜行情回顾以及对后市发展的研判(8)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04:52 新基业期货

    1-7月份,在全球精铜矿供应较为充裕甚至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冶炼瓶颈仍然因为诸多原因而没有消除,或者说生产商在目前的生产环境下因为设备维修或者罢工等因素并没有能真正提高产量,全球精炼铜的产能利用率仍徘徊在较低的80%左右,而正常的水平应当在85%以上。

     铜产量不能与强劲的需求保持一致

   研究:05年期铜行情回顾以及对后市发展的研判(8)

铜产量不能与强劲的需要保持一致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精炼铜月度产量

   研究:05年期铜行情回顾以及对后市发展的研判(8)

中国精练铜月度产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变。由于受到较高的冶炼加工废铜的刺激,冶炼产能的扩张和新建速度加快,产能逐渐充足,冶炼产能的瓶颈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粗炼/精炼加工费(TC/RC)从最高时的近200美元/吨和2美分/磅回落反映了这一点,年底日本铜冶炼厂与国外铜矿公司签订的2006年铜精矿加工合同TC/RC基本确定为每吨95美元和每磅9.5美分,埃斯孔迪达铜矿与中国一些冶炼厂达成的TC/RC是每吨90美元和每磅9美分。2004年铜精矿市场由于冶炼产能的不足出现了大量的过剩,积累了充足的库存,在2005年由于铜精矿产量增长过低,导致一些库存被消耗,至2006年,由于铜精矿产量仍跟不上冶炼产能的扩张,则可能会出现铜精矿库存被全部消耗、进而矿产市场出现少量短缺的情况,TC/RC将会继续下滑。

    中国冶炼商现货和远期TC/RC

   研究:05年期铜行情回顾以及对后市发展的研判(8)

中国冶炼商现货和远期TC/RC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铜价的持续走高必然会促进供应的增加。但新增产能的投产需要相当长的勘探,建设和开工周期;另一方面,企业对于投资的决策,依赖于未来的收益预期,这就取决于成本和长期的价格预期了。虽然采矿成本随着原料、运输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上升,但还不足以构成威胁。如果说之前的长期价格预期还不足以有效激发新矿的勘探、开发,但已经足以吸引企业扩大现有矿山的开采和冶炼产能的提高,再加上2005年以来的铜价强势,极大的增强企业对于未来前景的预期。

    预计全球产量增幅将达到7.8%。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中国 。中国冶炼产能的急剧扩张将是导致明年全球产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发改委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给铜冶炼市场的狂热投资降温,但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冶炼产能的关闭上,大企业扩建产能很少受到实质性影响。这一点与若干年前的铝市场极为相似。虽然国家出台了众多严厉的调控措施,但铝产量仍持续上升——这与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厂商
扩产量
投产时间
厂商
扩产量
投产时间
铜陵金隆
6
2005年中
广西河池
0.6
2006年4月
江铜贵溪
3
2005年
昆明开铜
3
2006年
云南铜业
15
2005-2010年
铜陵金隆
9
2007年
白银有色
2
2005年
贵溪扩建
25
2007年
中条山
5
2005年11月
金川集团
15
2007年
大冶有色
2.8
2005-2006年初
大冶扩建
20
2008年
铜陵金昌
5
2005-2006年初
赤峰金峰
35
未披露
福鑫铜业
2
2005年
山东祥光
40
未披露
飞尚铜业
3
2006年6月
豫隆铜业
10
未披露

    智利的产量也将有所恢复。智利国家铜业协会表示,2006年该国精铜产量将由今年的537万吨上升到551万吨。当然,以上的估计是建立再2006年排除众多非预期干扰因素的大量冲击,如罢工、地震和设备故障的前提下。

    因而,我们估计2006年矿产产量将呈现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增长率为5.7%,而冶炼产量的扩张如果排除罢工维修的意外,精铜产量将高速增长,预计将达到8%。

   五、 2005-2006年铜需求展望

    从总体上看,2005年全球铜消费没有供给乐观,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全球主要消费地区的消费趋势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我们把库存的减少计算到消费量中去,实际的消费情况要比表观消费量要高。

    四国铜消费量变化表

   研究:05年期铜行情回顾以及对后市发展的研判(8)

四国铜消费量变化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