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能源资讯 > 正文
 

多方施压 实时油价徘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 16:32 中国经营报

  作者:朱力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油价回落的东风难至,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预期不减。当前,各方利益的争夺、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现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的棘手问题,让政策的选择变得扑朔迷离。

  随着国际油价高位暂时回落,坊间成品油价格即将上涨的传闻不胫而走。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发改委酝酿已久的油改方案,也就是“实时定价方案”正由于各方的阻力而徘徊不前。

  国际油价未真正进入下降通道

  发改委此次成品油调价的意图十分明显:借市场之力,待

国际油价进入下降通道时择机推出,涨价空间既小,又能安抚消费者情绪,不失为一个完美之举。

  然而,国际油价在短时下降到每桶60美元以下后,又重新升高。3月22日,纽交所油价更是再度蹿升至每桶62.32美元。

  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一位负责人说:“从中期来看,国际油价仍有继续上涨的压力,涨到每桶80美元的新高也不是不可能的,应该说在这个时间出台新方案,在社会上引起的震荡会很大。”

  但是,等待也需要付出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月份我国原油、钢铁等工业品出厂价格情况,总体而言比去年同月上涨3.1%。值得关注的是,原油出厂价同比上涨近半,而包括汽油、煤油以及柴油等成品油的出厂价更上涨20%以上。如果出厂价的上涨始终传递不到终端,大范围油荒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两大集团巨额盈利 油价调整可能迟缓

  3月20日,中石油2005年年报问世,一石击起千层浪。截至12月31日,中石油营业额较2004年上升39%,全年盈利攀升到历史最高点,达1333.6亿元,一举摘得亚洲最赚钱上市公司的桂冠。

  虽然年报显示,中石油的炼油及销售业务亏损了198.1亿元,且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过低。但消费者显然不买账,据中国能源网的有关调查,八成被访者认为不断上涨的成品油价格成就了中石油的“好日子”。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大政方针虽已制定,但在具体时机的选择上,要考虑国际油价和国内舆论等各种因素。当前,在人们对国有垄断行业不满情绪增加的背景下,贸然涨价,不利于社会稳定。

  此外,中石化也将于三月底公布去年年报,虽然主营石油炼化业务的中石化的盈利绝不如中石油,但从2004年业绩看,其2005年盈利水平不会有太大改变,净赚超过300亿元没有问题。而且,国家去年还给了中石化一个百亿元人民币的“大礼包”,以补贴其炼化业务亏损,如时隔半年再次上调成品油价,将很难自圆其说。

  “让利济贫”政策还有待研究

  如何对受成品油价格影响的相关行业,诸如:公交、农业等进行补贴,是目前有关部委正在加紧研究的一件大事。

  针对油价上涨引发的

出租车营运压力难题,不少省市开始酝酿建立出租车行业油价和运价挂钩的联动机制。如油价高涨,出租车运价则予以一定幅度上调,以保证营运者的收益。

  另外,当前正值春耕生产时期,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将与国家各项扶农、支农政策相矛盾。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对农民给予直接补贴,应从财政预算中直接列出。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告诉记者:“每一次国家给农民的补贴,大部分被生产资料供应商赚走了。生产资料生产商和供应商利用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机会,将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推高。这需要国家进行整体调控。”郑建议,适当对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价格进行限价,确保农民净收入不会大幅降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