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清欠最后一役 问题公司重组突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 12:33 中国经营报

  作者:朱昆锋

  本报记者 朱昆锋广州报道 多家上市公司责任人相继事发,一场围绕股改以及为股改创造条件而展开的“清欠风暴”,随之进入证监会铁腕推进的第二阶段。

  近日有消息表明,正在修订中的《刑法》修正案已通过一读,可能在六七月份出台。
《刑法》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明确了“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罪”。

  “问题比较多的公司只有通过重组加速清欠,最终想办法完成股改才能找到活路。”天一证券分析师张冬云认为。

  多米诺加速倒下

  3月21日,数码网络(资讯 行情 论坛)(000578)披露大股东占用资金达3.4亿元的最新数据,公司董事长、“友缘系”掌舵人钟小剑去向未明。这是继“飞天系”和“朝华系”事发之后,又一个资本系走下神坛,而三者穷途末路的根源,均始于违规占用上市公司巨额款项。

  “来得并不突然,‘清欠’工作从2003年就开始逐步推进了,现在是最后一役。”张冬云认为,“但这次的‘清欠’和以往明显不同,国家是要一次性解决资本市场的历史问题,必然要有人付出‘玩火’的代价。”

  据权威人士透露,按照国务院、证监会的要求,目前各地证监局都成立了清欠工作领导小组。“清欠小组”多由各地证监局一二把手亲自挂帅,将清欠任务分解到每个监管责任人头上,并作为考核监管责任人的重要指标。同时把清欠责任落实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董事长、资金占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被指为清欠第一责任人。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在抓紧起草或修订《上市公司监管条例》、《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行为准则》等法规,并有望在上半年正式露面。

  考验“问题”公司

  前述权威人士透露:“对那些到2006年底仍不能清还或出现新增占款问题的,将撤销责任人职务,同时向银监部门作出通报,对控股股东及资金占用方的融资活动作出限制,问题严重的将立案稽查。”

  明确对违规占款企业融资活动进行限制,正使得一些占用上市公司款项的企业捉襟见肘,并导致一批长期依靠泡沫生存的“集团”应声倒下。

  “飞天、友缘和朝华系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年报中对大股东占款事项的披露,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公司浮出水面。”武汉新兰德分析师余凯认为,“由于现在法律风险加大,以前上市公司对大股东占款事项隐瞒不报的历史问题,也将在近期的公告和年报里集中体现。”

  “今后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标准将更为严格,责任落实也会更加明确,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违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能否享受再融资等优惠政策,能否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关键在于自身运作是否规范。”广东证监局副局长冯玉华说。

  重组推进“清欠”

  实际上,管理层近期出台的政策,出发点都是针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而要实现这一初衷,支持问题公司的重组也是环节之一。

  “铁腕清欠只是提高资本市场质量的一个环节,也是以后加快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重要举措。问题比较多的公司只有通过重组加速清欠,最终想办法完成股改才能找到活路。”张冬云认为。

  3月22日,深受大股东占款拖累的聚友网络(资讯 行情 论坛),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的方式推进重组。同一天,“飞天系”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宣布因重大事项停牌。其中,福建三农(资讯 行情 论坛)(000732)、浙江海纳(资讯 行情 论坛)(000925)在公告中称,“飞天系”实际控制人邱忠保及西安飞天科工贸集团已与光彩49集团签订了重组框架协议。

  张冬云根据公开资料统计,自2006年以来,已经有96家公司推出了实质性重组方案,其中第一大股东确定变更或存在变更意向的达到27家。清欠力度的加大和监管措施的加强,使得以往把上市公司当做“提款机”的大股东们纷纷现形。

  “可以说清欠是对问题上市公司过滤、优化的一个过程,最终合法、顺利通过清欠考验的上市公司,要么优化了自身的现金流,要么通过重组增强了体质。”国盛

证券研发部经理王剑认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