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和专家建议推出石油期货增加定价话语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08:33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申屠青南 北京报道 在昨日举行的“2005中国石油论坛”上,与会官员和专家预计,明年我国石油进口增速仍将放缓。他们建议,尽快推出石油期货,改进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期货市场交易的方式,以增加石油定价话语权。
我国石油进口将放缓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预计,明年我国石油进口增幅将放缓。他预计,今年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将增长6%,而去年增速为19%;原油进口增长5%,比去年回落30个百分点,成品油进口同比将下降17%。由于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已经达到3亿吨,加上在建能力,成品油进口以后也不会有大的增长。 梁树和分析说,前三季度原油和成品油进口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油价对需求的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燃料乙醇等替代燃料发展较快。另外,去年同期的基数比较高。 梁树和认为,目前的高油价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金融炒作是基本因素。“去年以来,有8500多家基金的8000亿美元利用各种题材炒作油价,投机溢价一度达到15-20美元/桶。”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也预计,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将得到部分缓解,电力短缺可能较快全面缓解。他估计,我国今年煤炭产量将超过21亿吨,原油产量增长4.2%,发电量增长13.4%,其中水电增长21%,焦炭产量增长37%,汽油、煤油和柴油产量分别增长3.9%、9.5%和10%。 他认为,虽然部分地区煤炭产能迅速增加,但煤炭生产和运输瓶颈仍然存在;石油增产空间有限,预计国内最大产能也就是每年1.8-2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2010年将有超过一半的石油需要依靠进口,但进口增速会放慢。 国际能源署高级石油市场分析师Jeff Brown则预计,随着中国石油产品进口的下降,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已经下跌,但是需求增长在2006年将会反弹。他认为,在高油价的刺激下,非洲、俄罗斯和北美2006年的产量将大幅增长,OPEC国家产能也肯定会增加,但增速缓慢。 发展期货争取石油定价权 梁树和建议,发展期货市场,争取石油定价话语权,要发挥期货市场辅助、配合和补充的作用,发挥其价格形成和价格发现功能。他预计,今后交易的品种会逐渐增多,交易量也正在上升。目前伦敦和纽约的石油市场明显带有金融炒作因素,相同时期,同一品种的石油运往亚洲的原油价格比欧美要高。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建议,制定石油期货“走出去”规范,制定境外获取资源的规则。目前国内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数量较少,并且制度落后,对境外期货头寸实行额度管理,必须通过国外的经纪行开设期货账户,这使得交易对手很容易提前知道底细;同时在每次旧的额度过期之前,一次性地把额度使用掉,容易造成大的价格波动。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胡政表示,上期所在促进现有品种不断完善和交易不断活跃的同时,将继续加大能源商品期货的开发力度,在总结燃料油期货的基础上,争取早日推出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期货,以期形成能源商品期货系列。 完善成品油交易市场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晓川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立法、标准建设,提高政府对成品油市场的规范引导。目前正在对《成品油市场管理条例》、《成品油批发企业管理技术规范》、《成品油零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进行修改;加强成品油信息系统建设,以利于建立成品油经营企业数据库、成品油市场运行监测、成品油分销网络发展规划发布和网上政务;推动成品油经营企业走集约化、品牌化的道路。 王晓川表示,要形成国有为主,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的成品油交易体系。目前在加油站建设上,国有比例占53.3%,其他所有制的加油站为46.7%,其中外资占2%;2400家成品油批发企业中,国有的占67%。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