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强势调控救铜业于水火 目标能否实现尚难订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10:35 证券时报

  大连北方期货 杨军

  国储释放储备库存的结果最终能否实现调控铜价的初衷目前尚难定论,但其所传达的信息表明国家对铜行业的宏观调控已经步入实质阶段。

  重蹈铝业的危机

  随着今年全球铜价的持续大幅上涨,国内铜下游加工企业备受原材料涨价的困扰,相关企业的利润率大幅缩水有些甚至陷入亏损之中,而上游冶炼企业的投资规模则急剧膨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底能力的1.3倍。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左右,按照目前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业内普遍担心如果不适时地进行宏观调控,国内铜业的发展有望重蹈前些年电解铝行业的覆辙,为此国家发改委在11月初召开的“工交经济运行会上”就对国内铜业的发展发出了预警,而国家储备局近日在国内期货以及现货市场上大举抛售铜库存的行为也正是国家对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近年来铜价的持续大幅上扬,极大的刺激了部分地区和企业快速扩张铜冶炼能力的积极性,铜冶炼行业有盲目发展的倾向,如果不及早地进行

宏观调控,就极可能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加剧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影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对环境的压力,最终对整个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引发国内冶炼企业盲目扩大产能的主要诱因来自于高铜价所带来的高利润率,而引发目前铜价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短期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此次国家储备局释放铜库存正是基于从改善和缓解当前铜供应短缺的矛盾出发以期达到抑制或缓和铜价上涨的目的。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实质性的步骤和市场化手段,国储释放铜库存的行为带有明确的政策性导向。

  宏观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

  随着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铜需求的水平逐年提高,2006年中国的精铜消费能力就极可能突破380万吨。即使按目前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推算2007年底的国内具有370万吨的冶炼产能并全部得以实现,中国仍然将面临精铜短缺的局面。因此直接进口精铜还是通过进口铜精矿在国内冶炼加工为精铜是目前宏观调控的核心,由于我国铜矿山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冶炼能力的40%,而冶炼能力仅能满足电解能力的63%,三者的比例关系为1:2.5:4,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在冶炼和电解环节长期依赖大量的原料进口维持生产。铜冶炼行业的快速扩张,只是将我国对铜资源的进口从电解铜转向铜精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铜资源的进口压力问题,反而使铜冶炼行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时也会加大环保和银行信贷方面的压力。因此对铜冶炼行业的宏观调控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根本并不简单的在于对价格的调控。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铜进口国,尽管上海期交所铜期货价格对全球铜价的影响力正在日趋提高,但中国在国际上仍不具备铜的定价权。笔者通过对精铜进口、废铜进口以及国内精铜产量、铜材产量等数据的测算认为,从今年6月份以后国内铜市场整体已经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局面,而国内铜价的持续上涨完全是由于全球精铜供不应求导致国际铜价的上涨所拉动的,因此此次国家储备局的放库行为能否最终奏效,主要将取决于其释放库存的最终数量以及可持续性,如果只按目前数量来看暂时还难以彻底改变全球精铜供不应求的局面,其放库的举措对市场的影响暂时还仅限于心理层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