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聚源数据专栏 > 正文
 

05年基金评比分析:基金追求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22:25 聚源数据

  聚源数据 黄翔 邓海

    2005年中国基金业获得较大发展,全年发行56家开放式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19家(含11家LOF基金),配置型基金17家,货币型基金共17家,债券型基金共3家。截止05年12月30日,基金总规模为4652.91亿元,较04年增加41.48%,其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份额同比净增113.87亿元,货币基金份额同比净增1233.81亿元。

  基金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新的增量资金,基金数量的增加也为挑选基金带来了一定难度。对投资者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基金十分重要,聚源数据研究所通过对两百多家基金进行对比,发现其中部分基金明显具有投资价值。

  富国天益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幅和分红独拔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头筹

  05年股票市场整体低迷,沪综指全年跌幅高达8.33%。在如此不利环境下,全部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份额累计净值平均增幅2.32%,其中有14家超过5%,而富国天益、易基策略和广发聚富分别以14..08%、12.57和11.86%的增幅,位居该类基金前三甲。其投资成果足以令广大投资者满意。

  投资者都希望基金公司能够为其带来丰厚的回报,其中分红是最重要的途径。05年基金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但仍有16家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进行了利润分配,其中分红达到或超过3次的有5家,富国天益基金以全年5次分红和每10份基金单位累计派现1.20元,独占鳌头。位居第2名的融通巨潮和第3名的合丰成长,各分红0.6元。因此,对于富国天益的投资者05年可谓丰收之年,不光回避大盘下跌风险,而且取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然而相比04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总体分红家数和分红金额都有明显下降。首先,05年分红家数只有16家,较04年31家下降48.39%。其次,已进行利润分配的基金平均派现额明显减少,05年该类基金平均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0.49元,较04年0.73元水平下降32.88%。最后,从单家基金分红金额看,04年分红最高的融通100,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达1.5元,并且有8家基金超过1元,这些数据都好于05年。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05年部分净值较高,业绩较好的基金,全年没有任何形式利润分配,这些基金后市分红派现可能性较大。其中基金单位净值排名第一的嘉实增长和第三的博时价值,从04年底至今未进行过任何利润分配,特别是嘉实增长,05年底基金单位净值就达1.193元,到06年3月23日又上升到1.366元,后市其可分红空间巨大。

  配置型开放式基金赢得先机

  配置型基金由于其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在大盘下跌势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债券仓位,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股票下跌的风险。05年配置型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平均增幅为3.58%,高于股票型开放式基金1.02个百分点,其中广发稳健、银河收益和华安宝利三家基金的份额累计净值平均增长率分别达16.62%、13.30%和12.57%。

  为了进一步说明跌势中债券投资对配置型基金的贡献,聚源研究所分析了累计净值增幅排名第二的华安宝利05年中报发现:虽然,上半年沪深股市走出单边下跌走势,但该基金中期仍实现总收入592.9万元,其中股票价差收入-660.73万元,债券价差357.49万元,债券利息收入305.16万元,股息收入509.86万元,该基金债券部分的投资对总收入对贡献最大。因此,可以说在股票市场下跌时,配置型基金的债券投资收益,最大限度的减少股票投资带来的损失。

  但是,也应看到05年配置型基金对投资者的回报也不太理想,虽然分红家数19家,相对04年增加了6家,可是平均分红金额大幅减少,05年该类基金平均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0.37元,同比减少44.78%,比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表现更差。所以,配置型基金同样需要提高自身操作水平,这样才能以最佳的收益和最好的分红回报投资者。

  债券基金表现不弱

  不少人眼中债券基金与低收益经常划等号,投资人也经常忽视其投资价值。但从05年债券基金表现看,其份额累计净值平均增长率高达8.58%,超过其他类型开放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平均水平。其中嘉实债券、富国天利和大成债券基金增长率高达13.09%、11.28%和10.37%。

  进一步从其分红情况分析,02年第一家债券基金——华夏基金成立以来,该类基金分红一直比较稳定。05年12家债券型基金有10家进行了利润分配,剔除2家下半年新发的短期债基金,其余10家基金平均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0.51元,好于股票基金和配置型基金。其中,大成债券分红最高,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0.75元。而富国天利分红达5次之多,每10份基金单位累计分红达0.6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发行中短债基金,由于没有申购和赎回费用,收益又比货币基金高,并且分红灵活,一发行就受到投资人的认可,05年9月易基收益发行时募集资金就超过110亿元。债券基金的稳定性,决定了债券基金在大盘下跌时,可作为一种较佳的防御性品种。

  封闭式基金经营状况同比有较大改善

  相比开放式基金,05年封闭式基金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一直受高折价率的困扰,05年末平均折价率高达28.48%。对其如何发展问题,管理层并无明确说法。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其部分基金的投资价值。

  首先,封闭式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平均增长率为3.04%,高于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其中基金科汇增长率达13.03%位居封闭式基金之首,其次为基金同德和基金科翔,分别达9.85%和9.46%。

  其次,封闭式基金业绩有所改善,分红大幅增加。目前,封闭式基金分红与开放式基金有所区别。一般是完整的会计年度后,在符合分红条件的情况下,将可分配收益的90%按现金派发给投资者。从封闭式基金的业绩分析,04年该类基金虽然整体亏损,平均每份基金单位净收益为-0.012元,但相对03年已有了一定改观。所以,从实际分红看,该类基金在05年上半年出现23家基金集中分红的现象,分红家数同比增加9家。平均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1.46元,同比增加84.8%,其中基金科汇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高达2.3元,创出近两年单只基金分红最高纪录。此外,该类基金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超过1元的有6家,其数量甚至超过同期整个开放式基金的水平。

  结论

  不同的基金操作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应是各基金追求的目标。05年在证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不少基金都做了切实的工作,有的通过频繁分红,有的通过不断提高基金净值来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损失,从实际效果看总体令人满意,回避了大盘下跌的风险。

  进入06年后,沪深股市走出中级行情,基金整体业绩得到了大幅改善。不少开放式基金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及时进行了分红,截止3月24日有37家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和24家配置型开放式基金进行了利润分配。其派现水平相对05年有了较大提高,其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0.5元,配置型平均0.39元,都超过了05年全年的水平。

  从今后发展看,在面临券商集合理财规模不断扩大和投资渠道日益多样化的压力下,基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绩,细化投资品种,满足投资者的不同偏好。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取得领先优势。

   2005年表现最好的基金一览表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最高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

基金名称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

富国天益

14.07

易基策略

12.57

广发聚富

11.86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封闭式基金

基金名称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

基金科汇

13.03

基金同德

9.85

基金科翔

9.46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债券型开放式基金

基金名称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

嘉实债券

13.09

富国天利

11.28

大成债券

10.37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最高的配置型开放式基金

基金名称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

广发稳健

16.62

银河收益

13.30

华安宝利

12.57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最高的指数型股票基金

基金名称

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

银华88

10.25

基金普丰

5.21

基金景福

0.34

净值最高的开放式基金

基金名称

单位基金净值(元)

嘉实增长

1.193

易基策略

1.125

博时价值

1.114

净值最高的封闭式基金

基金名称

单位基金净值(元)

基金科汇

1.359

基金科翔

1.237

基金科瑞

1.202

05年分红最多的开放式基金

基金名称

累计分红金额(元)

富国天益

1.20

南方宝元

1.08

南方避险

0.93

05年分红最多的封闭式基金

基金名称

累计分红金额(元)

基金科汇

2.30

基金兴华

1.41

基金科翔

1.40

资料来源:聚源e财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