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新规作用逐渐显现 货币基金收益缓慢回归(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2:34 新京报

  业内人士提示基金持有人应兼顾基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

  4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新规定后,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开始缓慢下降。货币市场基金前期的高收益率助长了一些投资人的错误预期。业内人士预测,对于现阶段的货币基金来说,其主要的参照基准应该是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战胜短期储蓄利率才是投资者比较合理的预期。

新规作用逐渐显现货币基金收益缓慢回归(图)

4月以来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变动表(制图/流月)

  货币基金收益缓慢回归

  4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新规定,对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控制做了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但是,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并未很快跌落到2%至2.5%的水平。

  相反,货币基金收益率在4月4日至4月9日期间还一度走高。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南方现金增利和华安现金富利,七日年化收益率双双创下成立以来新高,其他各家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一度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扬。

  4月9日,17只公布净值的货币基金中有12只当日收益率超过3%,货币基金当周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3.237%,相比新规实施前的两周还有上升。同时,各家货币基金的申购再度趋于活跃。易方达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日前超过了70亿,南方现金增利基金的规模已达到410多亿。而近一个月来,招商现金增值基金规模继续扩张。在2004年年末94.57亿的基础上,基金规模已猛增至最新的315.23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招商现金增值基金近期每周的新增客户数量达到3000多户,甚至超过了在3月份一系列影响货币基金的相关政策出台前的水平。

  不过,从之后一周的基金业绩来看,新规定的作用开始慢慢显现,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开始缓慢下降,从1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15只公布净值的货币基金中只有6只年化收益率超过3%。(见表)

  收益率缓慢回归两大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之所以没有出现快速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货币基金自身的静态收益率还较高。由于之前的投资积累,一些运行了一段时间的货币基金普遍还有一些高收益的票据压箱底。再加上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持续走低,不断扩大的浮盈让货币基金短期内的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市场同期票券的收益水平。

  其次,新规定实施造成的短期冲击效应。按照新规定,货币基金的投资放大倍数和持有浮息债的比例都要调低。货币基金的调仓过程势必产生一定量的差价收入。另外,新规定中有关影子定价的规定,要求基金的资产组合适时调整或重估,以贴近市场的真实水平。在牛市中,这种重估往往意味着较大比例的浮盈兑现。

  银河证券王群航则认为,早在去年年底,相关新规定的讨论稿已经下发到各相关基金管理公司,关于新规定的内容,各相关基金公司早已大致知道。各家基金管理公司自然早已做好准备。

  投资者注意事项

  货币市场基金前期的高收益率助长了一些投资人的错误预期。为了迎合投资人的心态,市场上一些基金销售机构在介绍货币市场基金时,往往片面强调其短期收益,这造成部分投资者对货币基金产生片面的认识。

  一些投资者甚至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像股票基金那样获取高收益。这种预期的扩散,对于货币基金未来的持续营销和行业发展都不会有好处。比如,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在高位可能会刺激一些大额的短线资金进场申购,博取差价。

  业内人士预测,对于现阶段的货币基金来说,其主要的参照基准应该是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战胜短期储蓄利率才是投资者比较合理的预期。(本报记者盛岚)

新规作用逐渐显现货币基金收益缓慢回归(图)

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排行(截止日期2005年4月18日)

  ◎ 名词解释

  七日年化收益率:

  七日年化收益率,即最近7天的年化收益率,是按照最近7个自然日收益折算出来的年收益率。因此,看7天的年化收益率的高低,应主要看最近7个自然日的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情况,而不只是看当天的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

  万份日收益就是指某一日的收益,七日年收益率是七天平均收益年收益率。作为准备投资的人员,可以先自己算一算:假设自己投资了1万,然后跟踪某货币基金公布的每天万份日收益,连续10天看一共生了多少利,然后再折算到年收益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货币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