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但改革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在社会制度变革中,短期内起关键作用的是政治领袖的个人选择,长期内起决定性作用却是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命运,取决于……[更多] 精彩观点: |
嘉 宾 观 点 |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致辞并介绍新书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我记得在最初改革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想到中国改革会如此的漫长,如此的艰难,到1987年的时候,国务院要求部委的一些研究人员制订了一个“358”规划,改革3年、5年、8年规划,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希望这个改革到95年的时候就基本完成,现在我们知道,整体30年过去了,我们改革远远没有完成,是不是还需要30年,都很难讲。[详细] |
|
茅于轼:要在主流思想方面发扬中国优秀文化 我们也可以从解放开始,那就是60年,或者从民国开始,那就是100年。我觉得更恰当的一个坐标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因为那个转折点是标志着中国认识到自己落后,开始要向外国学习,追求现代化,那一段时间,1840年到现在,160多年了,我有幸亲眼看到了这个后头的一半。[详细] |
|
樊纲:计划经济的残余是中国改革的瓶颈 具体到改革的问题上,就是你是不是出现“瓶颈”,在某一个阶段,改革重大的“瓶颈”在什么地方?如何消除瓶颈使你整个体系的效率得到改进,而且使整个的改革得到推进,相反你一个瓶颈,你不动的话,会把其他领域里面,各个领域的改革你很难推动下去。你要防止出现什么呢?[详细] |
|
周其仁:改革就是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 什么叫改革?我的理解就是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不是想出另外一套东西来指导中国人民往哪里走,中国人民是知道往哪里走的,问题是你不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那种方式生存,合法,你就阻碍了生产力。所以这里面两个角色非常重要。[详细] |
|
陈志武:内需增长加速经济在出口和内需间转型 我觉得要把国有资产通过私有化的这种形式给13亿中国人,每个人分同样多的财产权,以这种方式可以把财富增值还回到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预算的这个里面去,这样一来可以让我们每天花的钱除了工资的收入以外,也可以更多的增加财富增值的这个内容。[详细] |
|
图文报道 |
|
|
|
|
|
|
|
|
|
![]() |
出席嘉宾 | ||
![]() |
![]() |
![]() |
|
天则经济研究所 常务理事 茅于轼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基金会秘书长 樊纲 |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 金融经济学教 陈志武 |
|
![]() |
![]() |
||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授 周其仁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院长 张维迎 |
图文报道更多
会议资料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