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樊纲:计划经济的残余是中国改革的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 15:24 新浪财经

  

樊纲:计划经济的残余是中国改革的瓶颈

  2008年7月9日,“《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上图为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发表的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8年7月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中国民生银行、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以下为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发表的演讲实录。

  樊纲:张教授一开始说79年的时候,研究“358”,原来87年的时候三年、五年、八年,现在弄不好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也是“358”,中国如果能够有80年的时间,经济不断发展,体制不断成熟,能够有80年达到一个真正相对比较完整的健康运行的市场体制,以法制为基础的市场体制,成为世界的一个强国,人均收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也是一个不错的前景,这也是别人走了200年走的路,我们80年也是值得很庆幸的事情。

  刚才听着张教授和茅老师所讲,回顾这些事情,我自己也在回顾回顾,所以我今天,那天讲的完全没有回顾的事情,也是回顾,我们是一个模型来分析过去30年中国的增长都有哪些跟体制改革相关的,我们讲这些东西。今天回顾回顾这30年我都做了什么?都研究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跟我们现实的一些关系?

  当然,我最初我们都在上学,从78年到88年,10年我在上学,当时不如周教授,张教授他们已经参与了很多会议,我们属于晚辈。88年以后开始工作,开始写文章,开始研究,一开始的注意力是所有制问题,是产权关系问题,是国有企业应该民营化的问题,其实刚才张教授提到那本书,公有制宏观理论大纲,为什么非要把这个公有制这个词放上去?当时的一个主题就是当时把宏观经济的问题都归结为计划经济,我们是要把问题归结为公有制,因为你搞了这个制度,必然会产生后面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讨论了大量的为什么不能搞国有制,为什么要民营化等等?90年代初又开始鼓吹发展民营经济,产权规范化等等,应该说在92年初期大家都在谈国有制改革的时候,我当时就觉得,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是要走一条路,但是怎么也改不动,改不动就创造条件,创造条件就发展民营经济,这样创造改革国有经济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市场竞争的环境,国有企业改革才能逐步逐步动起来,后来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整个一系列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当然,后面也讨论一些政府改革等等,但是后来没有再把产权改革、国企改革再做下去,有人问我你怎么没有继续再做更多的东西,后来发表一些东西基本也是以前发表过的东西了。当时觉得这个里面没有什么新东西,讲腻了,谈的没有意思,但是后来就从改革上,我们当时在想,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的改革能对经济理论有哪些贡献?真正做点儿新的贡献,不是老谈老问题,当然老问题也需要谈,因为老问题很多人也不知道,我们经济学家的任务是把已有的思想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决策者等等都能够知道,也确实需要谈,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思考我们中国经济学者我们能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哪些新的贡献?后来就觉得在转轨经济学,在制度经济学的领域里面,我觉得我们身处其中,却是对改革,对经济学理论可能会将来有所贡献。所以应该说从92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有关改革的文章,“论改革过程”,讨论改革当中的这些利益冲突,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如何克服把改革归结为利益关系的阻碍等等这些,后来我学术性的文章基本,从那个时候以后,多数是在转轨经济学这个领域里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