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分析预测 > 正文
 

汇改进入深水区 货币错配风险须提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20:03 证券时报

  日前,央行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并与商业银行尝试进行外币掉期交易,这是继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深化汇改的两大最重要措施,标志着汇改朝着既定的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制度的推行,将对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市场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目前市场普遍将焦点集中于这两项改革的汇率“减压”功能,而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风险则缺乏应有的准备。

  1994年汇率并轨后,我国即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大背景下,我国汇率制度事实上退回到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这种制度下,央行是银行间外汇市场事实上的做市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与此同时,央行又扮演着汇率调控者角色,在一个接近固定的汇率水平上吞吐全社会的外币资产。央行双重角色的结果是:一方面外汇储备激增、货币被动扩张;另一方面银行间外汇市场有名无实,退化成一个结售汇头寸调剂市场,商业银行在企业、个人与央行之间仅仅充当结售汇的中介角色,而全社会的外汇风险由央行独家承担。

  汇改的目标就是培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并使其成为

汇率形成的基础,因此,引入商业银行充当做市商改革应是题中之意,其功能不仅在于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
人民币升值
压力,更重要的是,它将彻底打破央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和居民原有的角色和行为规则。

  必须看到,引入做市商制度对减轻升值压力的作用是一次性的,甚至只是技术性的,在汇改完成后,影响汇率的因素仍然是外贸和资本流动状况以及央行对汇率的态度。可以预料,随着目前的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过度到意愿结售汇制度,以及远期市场的发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将基本形成。在这种环境下,汇率将主要根据市场供求来形成,原来央行所承担的汇率风险将大部分转移到市场上,银行、企业和个人等微观主体将成为承担风险的主体。

  实践表明,一个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后,如果贸易和资本流动使用不同的货币来计值,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就暴露在汇率变化的风险之中,国际学术界将这种风险称之为“货币错配”风险。我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但人民币又不是国际货币,所以境内各行为主体所持有的外币资产天然地面临着巨大的货币错配风险。目前,我国仅居民持有的外币资产就有数千亿元,企业和银行的外币资产和负债就更多,货币错配风险相当高,但在长时间的固定汇率制下,这些风险几乎都由央行承担,银行、企业和个人防范外汇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能力也明显不足,加之市场上相关风险管理工具有限,不少主体在外汇风险面前往往束手无策。

  目前远期结售汇等外汇衍生市场虽已开始运行,但运用率仍明显不够。以远期外汇交易为例,目前成交虽然开始活跃,但市场广度和深度仍嫌不足,甚至连完整的统计数据也没有,使得外界在预期远期汇率时缺乏可靠判断。要强化风险防范,在完善原有外汇衍生品市场同时,还应开发更多的工具,但最为重要的是各微观主体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分析、提高防范风险的本领。(黄格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4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