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关注我国十一五规划

四大经济区,多了成渝,少了珠三角
十大关键词描绘“十五”中国
[关注]十六届五中全会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一大议题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规划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文][评论]

最新报道

十六届五中全会8日举行 将研究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三农问题寻新突破 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

滨海新区立足之变 京津冀逐步打破区域壁垒
十一五规划大体框架形成 强调自主创新强国

中国贫富差距有望缩小 未来五年规划有利低收者

相关评论
十一五规划应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利率水平中进行
让穷人分享中国的GDP
中国式民生与中国式财富
走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十五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
中央新战略 自主创新强国将上升至运筹层面
会诊中国经济 贸易顺差是不可能持久的增长模式
2005年经济回顾
  据统计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5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1万元,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分别比5年前增长了6万亿元和4400元;近2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7%的“十五”预期目标。
专题-十六届五中全会
策划-重整中国经济区
    关注十一五计划-区域经济>> 四大经济区
长三角的诸侯经济
    但是目前的难题是怎样将这三条巨龙整合在一起,使整个长三角腾飞起来…全文>>
京津冀地区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在前一段时间充足的曝光,京津冀一体规划的问题再次热论…全文>>
   
成渝地区
  珠三角的淡出并不意外,而成渝在“分家”8年之后,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合”,还有待于财税先行的改革…全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
  曾经罩满光环的大东北,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一度削弱了往日风华。2004年4月全面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全文>>
   
    关注十一五计划-贫富差距>>
社会要实现贫富和解
    阶层差距产生生活的隔离和心理不平衡以及情绪的对立,以至形成了一个世人深信不疑的说法:仇富心理…全文>>
割裂中国社会成员的共识
    社会分化不只是财富与权力分配分化,而且正在成为人们自我意识的分化,它使每个人开始站队,运用站队观点看待社会…全文>>
   
未来五年规划有利低收者
  阶层差距产生生活的隔离和心理不平衡以及情绪的对立,以至形成了一个世人深信不疑的说法:仇富心理…全文>>
让穷人分享中国的GDP
  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0.4警戒线,如今20%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仅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高达50%…全文>>
   
    关注十一五计划-农业问题>>
解读农民贫穷的根源
    人多地少不是贫穷的根源,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一亩田也可以致富,十亩田也可能贫穷…全文>>
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
    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一脉相通的,也凸显了对‘三农’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全文>>
   
规划锁定三大重点
  除了结构变迁、深化农村内部综合配套改革外,以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为核心,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是重中之重…全文>>
备战后农业税时代
  进入后农业税时代,迈向十一五规划新时期,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如何进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命题…全文>>
   

陈云作一五报告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 “一五”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详细>>

- 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详细>>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二五”计划
- “二五”目标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详细>>

- 主要问题
“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详细>>

我国首颗氢弹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 “三五”成就
“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详细>>

- 主要问题
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详细>>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中美乒乓外交
- “四五”成就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详细>>

- 主要问题
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详细>>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 “五五”成就
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详细>>

- 主要问题
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详细>>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许海峰奥运首金
- “六五”成就
六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详细>>

- 主要问题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详细>>

百万民工进广州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七五”。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七五”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 “七五”成就
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详细>>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拉萨现大哥大
- “八五”成就
在“八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详细>>

香港回归祖国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 “九五”目标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详细>>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会议上说,做好“十五”规划工作,要把握好六个重要原则和四个思想方法。


北京申奥成功
- “十五”目标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详细>>
    相关专题>>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要闻回顾
重要新闻>>
党的十六大报告诞生记(1) (2) (3)
中纪委十六大工作报告公布 全文1 2 3 4
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1 2 3 4 5 6
江泽民在十六大上的报告1 2 3 4 5 6 7 8 9 10

热点解读>>
新任中央委员简历:来自中央机关 地方基层 解放军武警
北京日报:解读十六大报告中新鲜话语
新民周刊:31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领导谈“小康”
南方周末:解读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未来二十年的中国之路
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六届一中全会公报(名单)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详细>>
十六届二中全会24日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详细>>
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 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全会精神>>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修宪的五个“有利于”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全文)
全会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热点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文)
调整充实后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新闻中国论坛:科学与和谐--规划中国未来发展
 
刘伟:经济发展是全面进步的基础
  对发展要有全面的理解:第一,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淡化经济发展目前对我们的重要性。第二,无视约束条件存在,片面强调发展,不科学;把约束条件强调成替代发展的对立要求……
 
 
郭励弘:为自主创新消除体制障碍
  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上目前还存在体制上的障碍:企业进行研发要有资金投入,现有税收体制没有优惠政策激励;高技术企业创业,现有金融体系不提供融资支持。因此,只有在经济体制上推进改革,自主创新才有制度保障。
 
 
王建:从资源环境的压力中突围
  按照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的标准,规模庞大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几乎无法承载。我们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建立新工业化社会来解决这些矛盾,“十一五”期间就是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期。
 
 
张春霖:以改革推动中国发展
  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根本的阻力在于体制的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建立一个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解决发展的问题。五中全会在思想上指出了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改革方向。
 
 
魏加宁:“人”的素质是执行的关键
  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靠人的素质来保证。必须加快推进改革,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黄苇町:落实规划需要转变五个观念
  要保证“十一五”任务的落实,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五个转变:第一是形成全面的发展成本观;第二是转变消费观念,提倡节约消费;第三是转变消费和分配政策,引导符合国家现有资源水平和和谐社会要求的生活方式……
 


新浪财经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