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逐步打破区域壁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 12:25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平 “京津冀规划目前还在调研阶段中,10月举行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对此进行更为广泛的讨论。”一位参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发改委人士这样对《财经时报》表示。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在前一段时间充足的曝光,京津冀一体规划的问题再次热论,
8月,当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纲要”交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设计时,形势已经明朗:对这个天津下属的“新区”的规划,已经上升到国家规划高度。 交通建设是突破口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一个经济区域的形成,需要具备中心城市、经济腹地和紧密联系的交通通讯网络三个基本条件。而交通运输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经过了频繁的沟通和协商后,京津就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达成了共识。 京津两地领导人日前宣布,将在未来2-3年时间里投资100多亿美元,修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以解决京津交通问题,促进京津两地互联互通。 总长115公里的京津城际客运铁路专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已于7月4日正式开工,将于2008年6月建成通车。届时从天津站到北京南站只需半小时。不仅如此,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将与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南站实现换乘,并考虑与北京远期规划中的14号线对接。 据称,北京到石家庄的城际客运专线也将随后建设。 北京和天津之间还要建成146公里的京津间第二条高速公路。第三条快速通道也将于2010年前建成。同时京唐及京秦间区域经济干线的通行能力也将被扩充,使北京与周边地区中心城市的陆路运输行程时间消耗在3小时以内。 专家指出,通过一系列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但能够拉近京津冀各地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大大促进资源在城市之间更合理的配置。届时,北京可以拥有更为便捷的出海口,天津可以利用北京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打通与中西部腹地的通道。交通一体化可以很快地实现两地的优势互补,为整个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天津市政府还计划投资400亿元“升级”天津港。到2010年,天津港区面积将由现在的3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其货物吞吐量将从去年的2.06亿吨增加到3亿吨。 同时,投资20多亿元改扩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目标是比原规模扩大3倍。首都机场的货邮吞吐量75%以上来自天津的外商投资企业。一个京津机场整合的建议也已经被提出。 “这些动作将会触动两地行政协调、管理体制多方面的改革创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逄锦聚这样评价。 和谐发展是主题 历史上的北京和天津,竞争甚于合作。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在于没有整体区域规划造成的城市定位相似。这也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现在则由中央政府出面协调,双方都“各让一步”,大家顿时觉得“海阔天空”。 北京市新的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并且明确表示不做“经济中心”。天津市市长戴相龙也明确表示,天津现在要做的,不是与北京争夺北方金融中心称号,而是建立一个与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为环渤海地区服务。言外之意,天津市不做“金融中心”。 而之前的历史上,两者曾经均以中国北方金融中心“自居”。 携滨海新区政策优势,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环保,成为天津未来几年的六大支柱产业。一位天津市官员表示,不排除某些低端产业向河北境内转移,但“前提是必须对财税制度进行改革”。 一位参与制定规划的发改委人士向《财经时报》表示:“在‘十一五规划’中,虽然对区域配置的方向没有涉及,但将会在空间上做出安排,确定一部分区域作为重点开发地区,另一部分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应该作为限制开发地区,还有一部分要作为禁止开发地区,其发展要依赖转移支付的配套政策。” 这位人士说,作为北京上风口的承德和张家口,很有可能被限制发展农耕业。因为,这样会很容易污染到北京的水质,也会影响到北京地区的防风带。但出于公平性的原则,北京市也要对这两个城市支付一些经济损失的补贴。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市场导向显然软弱无力,只能由中央政府出面加以解决。 这位人士还透露,为了更好地促进地区间合作,很有可能对现行的政绩考评机制进行改革。他说,经济、社会和环保可能将成为考察政绩的3个平行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