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3月3日在京开幕。适值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关键时期,一个个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摆在两会面前。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是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提供给本国公民的基本必需品。但在中国,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热点话题,多年来逆势飙升的楼市不仅造就了大批房奴,民众亦遭受着看病难、就业难等重重困厄,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亦在损害政府公信力。网民们关注和希望哪些问题成为本届两会上热点话题呢?[评论]
全国“两会”前夕,“2010境外华文媒体老总最关心的两会话题”调查显示,房价、物价、教育、医疗等民生话题成为境外华媒最受关注的“两会”热点。[详细]
就中国教育改革表示,应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机制,为未来、为民族培养人才,提倡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作风、民风。
房价、物价等民生问题是根本,中国老百姓安居乐业、和谐融合,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才会缓和。
若中国贫富差距过大,将影响中国社会稳定,进而影响本地区稳定。
司法公正与否是社会公义能否彰显、整个民族与社会价值观能否正确建立的基石。
在世界经济一派灰色之中,唯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既令人兴奋,更让人期待中国把握住历史机遇,拿出科学的经济发展方略。
虽说在这几年两会召开前的网络调查中,住房问题都是关注的焦点,但像今年住房问题排在关注问题前两位的,还不多见。希望两会代表委员把百姓对高房价的关注和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寄希望相关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解民生之忧,消金融风险之患,搬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障碍。[详细]
关于医疗改革的话题,在近三年的全国两会上,一直是热点焦点。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关系整个新医改进程的公立医院改革“路线图”已正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意味着新医改正式破题。社保医保“一卡通行”也正逐步进入政府决策。然而,一项好的政策,并不仅仅在于解决硬件和技术瓶颈问题,还在于政策的人性化程度及可操作性。医保随身带,能否真正实现异地无缝对接?[详细]
两会召开在即,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广大网友热议的话题。许多人认为,加速推进的城镇化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市民”的契机,而切实清除制度藩篱,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尚需更多的政策创新。[详细]
物业税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国外已是司空见惯。不过,让专家担心的是,如果按照目前物业税空转的征收模式执行,即自住也要征收,那么购房者将会面临双重征税,压力会更大。但如果将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环节的诸多税费转入物业税中,对所有房地产一律按新税法收税,那么这就是重复征税,原来已经承担了高额费用的买房者还要交钱。如何从土地批租制向‘物业税’模式转变,有很多繁琐的问题需要解决。[详细]
南京代市长季建业在南京市政协联组讨论时直言,60%的老百姓的收入并未到达每年公布的收入平均数,是“被拉高”的。
季建业说,南京市民的收入里工资收入占65%,全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为什么那么高,是因为部队、科研院所等精英阶层的收入普遍高,所以将收入平均数拉高了。说句实在话,工薪阶层的收入还达不到平均数。[详细]
去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将本级财政114个部门的预算方案发布在官方网站,引发了财政预算公开的一次热潮。今年地方两会上,财政预算公开就成了代表委员当仁不让的关注热点。 财政说到底是每个公民的财权,是人大的核心工作。[详细]
对于当前很多地方财政过分依赖卖地收入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评论说,尽管从城市化发展来说,地方财政部分倚靠城市发展带来的地价增值,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其合理性,但占比过大肯定是不合适的。
全国政协委员张小济表示,按照现行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债,但是又需要资金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所以往往通过扶持投资企业、搞融资平台,把地抵押给银行等手段筹资,“但这些手段都是不可持续的。”[详细]
观察人士预料,如何防范大规模银行坏账的历史再度上演,将是下周即将开幕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关注的热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对此明确作出针对性部署。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水平显然已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导致债务管理混乱。[详细]
“今年‘两会’预计将继续强调刺激性的财政政策,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私人消费相关的内容将是重点。”2月22日,摩根大通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作出上述预测。中央将加大对地方在建工程的资金支持,以继续完成项目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