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会观察:中国严防大规模银行坏账的历史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4日 15:12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2月24日电 题:中国严防大规模银行坏账的历史重演

  新华社记者 姚玉洁 蔡敏 牛琪

  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陈钧在南京河西地区看中了一套房子,但在咨询贷款业务时他发现,尽管属于首次购房,但没有一家银行愿意给出7折的利率优惠。

  住房按揭贷款压力测试结果不佳,是各家商业银行收紧房贷的重要原因。上海银监局组织的个人住房贷款压力测试表明,以2009年9月30日数据为基准,在房价下跌10%的情景下,不良率是正常情况的2.6倍。

  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被认为是中国信贷安全甚至金融安全最大的威胁之一。去年以来的信贷迅猛扩张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坏账的风险。

  观察人士预料,如何防范大规模银行坏账的历史再度上演,将是下周即将开幕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关注的热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对此明确作出针对性部署。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高速增长的房地产贷款,各地方融资平台沉淀的巨额贷款,以及通过银信合作流向“表外”的信贷,都可能潜藏较大坏账风险。

  中国央行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房地产贷款新增量超过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0.9%;全国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总资产达8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达5万亿元,平均负债率高达60%以上。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水平显然已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银行有时难以把握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导致债务管理混乱。

  自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罕见地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警示银行坏账风险的声音就一直响个不停。2009年中国新增贷款达创纪录的9.59万亿元,接近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的2倍。今年首月,新增贷款规模依然高达1.39万亿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天量信贷在刺激中国经济有力复苏的同时,也埋下了一些隐患,尤其是大量银行资金进入一些原本被“摁住”了的行业和项目,一旦未来信贷收紧,烂尾工程的出现和银行坏账的上升就很可能难以避免。

  一名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相关负责人最近刚刚接受了监管部门对固定资产贷款的检查。他说:“在信贷大量开闸之际,部分银行资金以固定资产投资、虚假贸易合同等途径拐弯抹角进入股市楼市,不仅吹大了资产泡沫、增加通胀风险,也埋下了坏账隐患。”

  “银行已被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办法‘实贷实付’,确保贷款流入实体经济。”他说。

  经济学家们表示,在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压力测试等监管指标调控银行放贷节奏,亦能有效防范坏账风险。

  中国两项信贷监管新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最近正式施行,禁止将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固定资产及股权投资,禁止超额授信、恶性竞争、突击放贷。

  分析人士指出,加上此前已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被称为“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一揽子规范将成为中国信贷风险监管的制度安排。

  据新华社主办的《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财政部正在牵头制定一份旨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以控制其中蕴藏的银行坏账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在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控下,预计地方政府融资会有所收缩。商业银行在新增贷款控制方面,可能将减缓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审批;在增量放贷方面,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也将进一步增强。

  数月前,中国银监会要求大型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从原来的8%提高至11%,中小银行则提高至10%,这已远远高于巴塞尔协议的标准。与此同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要求从130%提高至150%。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撰文指出:“在信贷扩张和银行盈利较好的时期,要求银行多将盈利转化为资本和拨备以抵御未来的潜在风险,提高抵补预期和非预期损失的能力,将使银行体系更加安全、稳健。”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表示,在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应加快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引导贷款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并加快从高风险的“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退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曾经吞下贷款集中投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苦果,信贷粗放扩张留给中国银行业高达2-3万亿元坏账的烂摊子,政府不得不先后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其补充资本金,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各主要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并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

  “监管层显然不愿意看到中国银行业十年来改革的成果再次被巨额坏账吞噬。”郭田勇说。他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更明确的部署。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